APP下载

中国的绅士政治与现代农村管理

2011-12-31任红芹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绅士农村

任红芹

提要: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经验、做法层出不穷。农业学大寨、学习大邱庄、华西经验、刘庄做法、南街典型。但是这些基本上都属于农村事业上的经验。具体到农村如何管理,一直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只有找到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法,才能真正落实中央、省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顺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

关键词:绅士政治农村管理

几千年的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农村、农业构成社会和经济的主体。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和农业受到很大冲击。但是,农村、农业依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仍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大问题。

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前十六字都属于物质层面的东西,说的是和经济息息相关的不同侧面,只要经济搞上去了,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而管理民主,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中国绅士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中国古代农村其实都是靠“自治”的。那时官员可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行政职权只到县一级。村里搞得好不好,完全靠“村民自治”。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管理靠的是儒家思想和泛神崇拜作为精神支柱,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作为组织结构,小农经济、小手工业作为经济基础的。

每当社会出现辉煌时期,都有一批当地的精英在管理。这些精英包括经商有道的富商、退休返乡的官员以及乡间文人、宗族里的长辈。这些人或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是有文化和见识,或是辈分高有威望,他们热爱家乡,对家乡的公共事业热心资助和认真规划。

地方自治主要体现为绅士政治。当时能成为绅士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读书人。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管理学的内容。古人尚贤,认为读书人就知书达理。那时候的读书人不简单,既要为人师表,还要知晓礼俗,有些还会治病,深通岐黄之术,还能挥笔成文,写状子、写对联,一手好书法,古代农村治理的重任就由这些绅士们承担着。第二就是绅士必须能自己养活自己,保证自己经济独立,因为政府不发工资。第三就是绅士必须赢得当地人的支持。要赢得当地人的支持,必须不断地为当地人服务,如兴办学务,设馆授徒,修建社学、义学,维修官学校舍、贡院,修撰地方志,还有教化、断案、调节、祭祖等。

此外,绅士还必须公正。村民之间为闹纠纷,必须找一个公正人来给他们裁决,而这个人必须是大家都信的过的人,是得到大多数人的信任和拥护的人,是当地真正的领袖。

这些地方领袖,县令不能对他们直接发号施令,朝廷的公文下达到县长那里,县长必然要把这个思想通过绅士传达给基层百姓,于是就通过“皂隶”、“乡约”,由乡约把这个公文转给绅士。绅士再召集大家开会,让大家对中央政府的文件,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绅士再通过乡约、皂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县长,县长再按照程序向上反馈给皇帝。如果县长不能或不愿意向上反馈,绅士可以利用同学、亲戚、朋友的关系,间接或直接转到皇帝身边的人,再由皇帝身边的人呈给皇帝。对绅士来讲,由于他不是县长任命的,他可以和县长直言相告,也可以和州长平等地交换意见,因为他是当地基层百姓的直接代表。也正因为这个制度,保证了基层百姓的民意与皇权之间信息的真正沟通。

宋朝之前古代农村的治理大都是这个绅士制度,这也是古代无为而治思想在农村治理方面的一个体现。农民自己治理自己,国家也不需要财政支出,也不用政府去考察干部,也难以腐败。宋朝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皇帝防内,奉行“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理念。一切以防内为出发点,于是就产生了保甲制度。这个保甲实际上就是县令指定的人物,必须服从县长的指挥。这样在农村就形成了俩个并行的相对的体制,一个是绅士体制,一个是保甲体制。

到了清朝末期,中央政府权威弱化,下面的官僚各自为政,不断地侵蚀绅权,严重者还对绅权的合法性提出挑战,要求绅权进行备案,如果不备案,视同违法。地方上的土豪劣绅由此兴起,他们不为百姓做事,但却希望有横行乡里的权力。在传统绅士政治背景下,这些人没有用武之地,但到了清朝末期,各级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胡乱订立制度,对土豪劣绅来说,为大家服务的成本太高,不如就服务一个县长好了,于是就成了当地县长认可的“绅士”,也就是后来的土豪劣绅,保甲制逐渐完全替代了绅士制度。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农村有个保甲,还有个备案制度使得那些真正的绅士们没有用武之地,于是这时候他们就到城里去。城里本来就发达,而且读书人有条件进城,这就是绅士外流,绅士外流的结果是土豪劣绅开始横行乡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政治上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权力的来源和权力服务对象要保持一致。

确切地讲,在古代很长的历史时期,绅士政治非常发达。费孝通先生说,传统中国事实上有着两种互不干扰的秩序中心。一个是官制领域,以国家权威为中心;而另一个就是地方的绅士权。国家总是通过地方权威,而不是企图取代他们治理地方社会。在地方基层社会,绅士权力真正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综合起来,历朝历代好的绅士具有如下鲜明的共性特征:

1、好学、博学、勤学、讲学、治学、兴学、劝学、助学。

2、行孝、倡孝、劝孝、励孝、荐孝。

3、化民、抚民、安民、利民、富民。

4、德政、惠政、严政、实政。

5、清明、清贫、清苦、清正、清廉、刚正。

二、当今中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突破。废除了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时的1亿吨到08年的5亿吨,人均产量由149公斤提到404公斤。三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升,预计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180元;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学生实行“两免一补”,8亿农民参加新农合,3千多万得到低保,中央在农业基础方面的投入很大,改善很快,基本改变了过去“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情况;五是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向前。这是制度建设的重大胜利。

但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的农村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区域不平衡。东西、南北很明显,差距很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大局,影响人们的情绪;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像中国这样的国情,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比例1.7:1比较合适,而我们却是3.8:1;

二是收入差距拉大。有些地方过分拉大,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豪宅和奔驰汽车,但是也存在贫民窟和大量贫民。人民跟着共产党长期不能致富,贫富差距拉大,就会引起质疑,从经济问题引发为政治问题。三是村级问题严重。提出“4+2”工作法的邓州,2005年,邓州市578个村党组织中,“后进村”37个,占6.4%,工作勉强运转村76个,占13.1%,个别村级组织甚至线断人散,完全瘫痪。剩余村级组织多数也处于一般化运转状态,村干部习惯于行政推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久而久之,党员干部的威信降低,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被削弱,核心地位被弱化。这是绝大多数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共性:干部与群众是两股绳,两驾车,各使各的劲,各走各的道,界限分明。村干部往往“想干事、难干事、干不成事、还出事”。

究根求源,不外乎以下原因:随着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村民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空前高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还不规范、不完善,所以就出现了以下的情况:一、无人监督:大部分村根本就没有监督组织 二、不能监督:有些村虽然有组织,但是无职无权,受命于村两委,做表面文章多,实际工作少。三、不让监督:一些村干部习惯于家长制作风,既决策又执行,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喜欢自己说了算,甚至出现两委不团结不和谐的现象,更谈不上群众监督。对于这种现象,是围追堵杀,还是引导疏通?恐怕答案是明摆的:加强农村建设就需要有大思路,大智慧,高瞻远瞩。怎么改?怎么解决?各地都在探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探索新机制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专门的组织,代表群众独立开展监督工作。只要改变了村务大事决策的程序,真正把村民放到参与的主体地位,那么村务大事,村庄公益事业的兴建就有了一个切实的基础。

三、绅士政治对当今农村管理的借鉴

现在中央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要想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单纯靠无为而治的绅士政治,已经不太可能。我们实行的是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在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构成了领导中心,如何让他们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在管理方式上有较大的突破,成为现在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现在的农民早已不满足于只是实现生活的温饱,他们更渴望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于认可。他们更愿意参与到集体事物的决策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因此,需要用新的视野、新的视觉、新的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使村党组织不断提高领导村级事务的能力,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我们的执政根基要稳固,经济要发展,靠什么来凝聚民心、取信于民,靠的就是我们的基层党组织,靠的就是民心所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在村级事务管理上让群众心里受委屈,利益受损害,群众就会失去主心骨,就会对我们失去信心,甚至反对我们。所以必须要建立基层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打通群众与干部之间的“隔阂墙”,促使干群一条心、共同创业致富,进而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虽然中央早在2004年就制定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05年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仍然是空白点,没有组织、没人负责、没法工作。现有的理财小组、议事小组等资源分散,形不成监督合力,缺乏监督权威,因为缺乏监督,一些村组干部巧立名目贪占、挪用集体财产、救灾款物、各种补偿款等现象时有发生,随意处置集体财产、资源,违规进行村务决策,造成工作损失的现象不断发生。只有建立一个有职有权、替民做主、代表群众监督村干部的专门组织就不能维护群众利益,才能体现党的宗旨。才能对村级事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使村级干部权力监督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可以减少和消除党员干部的腐败动机,防微杜渐,及时保护挽救干部,降低反腐败成本,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社会综合效果,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2]《中国绅士》 费孝通

[3]《论近代湖南绅士政治倾向的变迁》 徐顺富

[4]《中国农村治理创新模式:坊子村务契约化管理模式研究》李继凯

猜你喜欢

绅士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硕宝成长语录(十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学院派绅士
绅士的衣橱(A)
像绅士一样等4则
A Gentleman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