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

2011-12-31郑姝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绿化工程园林绿化质量管理

郑姝敏

摘要:园林绿化作为一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根据笔者从事园林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园林绿化质量管理特殊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化工程;质量管理

0 前言

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及绿化施工规范所要求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重点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

1园林绿化质量管理的涵义

1.1 园林绿化是一种产业, 在这个产业中有不同的生产部门, 有各具特色的生产方式, 向社会提供不同的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所有园林产品都具有完整的商品属性。园林产品领域很广, 例如花、草、树等绿化材料和相关机具物料的生产, 是发展园林绿化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是方兴未艾的生产部门; 园林建设工程和其它建筑行业一样, 是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 园林旅游服务, 其使用价值, 虽然不像一般商品那样, 表现为实物承担形式, 但同样具有交换过程, 是一个服务性的生产部门。又如开展社会化绿化养护服务, 则是一项有待开发的服务行业, 科学技术研究、规划、设计也是值得大力开发的商品生产部门。由此可见, 园林部门向社会所提供的产品, 不仅有技术产品, 物质产品, 还有服务产品、社会公共产品。园林绿化产品质量的“产品”应是各类产品的综合概念。

1.2 园林绿化质量管理应是对广义“质量”的管理, 即是对园林绿化各类产品质量以及各类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工程(作业) 质量、工作质量所进行的综合管理。它包括质量政策的制定、质量目标或标准的确定以及有关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织和措施。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园林绿化部门的业务门类较多, 所涉及质量问题的范围很广,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设计质量: 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局部设计、单体工程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经济设计等

② 工程质量: 包括园艺工程、土木工程、园林建筑工程等;

③ 生产质量: 包括树木生产、花卉生产、草坪生产、园林机具生产、园林小品等;

1.3 园林绿化综合的产业体系中, 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 密切相关, 只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才能提高园林绿化业的总体质量。我们对园林质量管理的理解, 既应包含着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一直到投入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也包含发动全过程中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全体职工参加的全员质量管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环境问题的加剧, 园林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从发展趋势看, 不但要有数量及规模的增长, 而且要有质量的提高, 而只有实行园林绿化全面质量管理, 才能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最终目标。

2 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以园林绿化职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园林绿化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增强质量观和责任感,牢牢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2.2 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园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入材料的质量,如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合同及规范中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运输、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施工,才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3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及地域性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时间和苗木地域性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此,必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在苗木最适宜时间内栽植,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2.4全面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当上一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2.5 严格把关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园林绿化工程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不符合标准,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评为合格,而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一定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判断错误,每一分项工程检查验收时不可降低标准。

2.6 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避免在完成后或者验收阶段才发现问题,再进行整改导致施工成本增加。预防为主就是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对投入品质量的控制,做好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2.7 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

系统性因素如使用不合格的园林材料,违反操作程序、操作规程,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均会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事故。只要增强质量观念,提高工作质量,精心施工,完全可以预防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因此,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要严防或杜绝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以免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事故。

3园林绿化质量管理特殊性的几点认识以及体会

园林绿化质量管理相对于其它行业质量管理而言, 有共性, 更有其特殊性。由于园林绿化业具有法治性和群众性, 季节性和生产性, 稳定性和地域性, 技术性和艺术性, 综合性和时代性的行业特点, 必然为园林绿化质量管理工作带来相应的特殊性。要提高园林质量管理水平, 应从如下几方面加深对园林绿化质量管理特殊性的理解和认识。

3.1园林绿化质量管理建立在技术质量与艺术质量统一

园林绿化是门艺术。不论园林工程质量也好, 还是园林产品、服务质量, 除了达到应有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外, 还必须注意艺术质量, 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技术指标, 固然不能实现经济效益, 同样, 达不到应有的艺术质量, 也不能收到应有的实用效果。没有艺术质量的技术质量再好也不能达到园林绿化最终的目标要求。例如, 街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架, 树木的种植、花卉的布置, 除了达到成活、生长茂盛的要求, 并相应制定技术质量标准外, 还必须注意艺术布局.

园林绿化植物品种的配置, 各组成部分的联系和艺术表现力, 突出韵律美与节奏美, 形成理想构图和景观特色, 即需要相应的艺术质量标准, 以利于通过实施绿化工程, 将技术与立意、功能与美学相统一, 做到绿化群体错落有序, 有规律地重复, 有组织地变化, 整体绿化与城市建设布局风格有机结合, 更好地体现宏观整体效果。又如, 园林工程、园林建筑不但要符合结构、力学、材料等方面规定的技术质量要求, 还应特别讲究色彩、造型、体量、比例、对比、布局以及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的艺术质量要求。

3.2充分认识园林质量的可塑性, 加强园林养护质量管理

园林绿化质量管理应特别注意养护质量管理, 这是园林建设不同于一般基本建设的特殊方面。这一特殊性是由园林质量的可塑性所决定的, 即园林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固定产品, 而是在不断生长变化中的、有生命的、渐进而成的生命体。它的效果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反映出来的, 要有一个逐步提高和逐步完善的塑造过程。花草树木种植以后, 有一个成活、生长的过程, 这仅仅是生产的开始。保证达到树木花草预定的成活率, 直到能够正常发育生长, 这个过程称之谓基础质量阶段; 然后, 不断地加工干预, 养护管理, 修剪定型, 逐步体现艺术构思, 这个阶段可以谓之质量发展阶段; 经过长期调整、加工直到基本定局为止, 可以谓之定型质量阶段。这一过程说明, 园林建设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而发展变化的。质量的提高或者降低, 甚至失败, 是随着养护管理的技术质量和工艺质量而变化的。这一特点使得养护管理成为园林建设质量管理中致关重要的部分, 因此有“三分种七分养”的说法。对于园林养护的质量管理, 在养的方面, 可通过制定诸如有关季节性灌排水、施肥除草、修剪除虫和及时更换病枯植株的规程来进行。在护的方面, 则往往要以“法规”为基础来制定相应规程。如可依据我国现有的《土地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定相应的养护规程, 如建立绿地档案并巡查处理侵占绿地的行为、审批核准树木的砍伐、查处非法砍树、监督或组织施工移树及绿地恢复、巡查并阻止日常性小规模破坏。养护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园林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还取决于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文明水平。

3.3园林绿化质量管是对“生态园林”的质量管理

生态园林实质上是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不同的时代,“园林”的含义不同。相应地要对它实施质量管理的标准等方面也就不同。传统园林大都是以封闭形式创造园林景观为主要手法, 过分追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等景观, 绿化设计的构思也就局限于“美”的范畴。如果仅是从传统园林的概念出发, 进行园林设计, 确立质量标准, 实施质量管理, 显然已不能满足园林绿化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飞速发展, 在城市人口、物质生产、经济活动、科学技术高度集中的情况下, 人类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平衡失调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人类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需要有一个协调、持续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美化是绿化的重要功能之一, 但其根本的功能应是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即生态功能。人类在谋求合理的生存环境的奋斗中, 把园林绿化列为主要手段, 园林绿化事业由此进入生态园林的新阶段。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为:

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 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 调节小气候, 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衰减噪声, 调节生态平衡。

③美化景观, 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 提高游览观赏价值, 提高社会公益效益, 提高保健休养功能, 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园林绿化质量管理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客观要求, 以生态理论为依据, 在生态环境中进行美的创造, 进行美的构思。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 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 结束语

园林绿化的持续发展应以园林绿化的科学管理为前提, 而质量管理又是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质量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质量是园林部门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 又是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 没有质量的数量等于浪费。然而, 由于我国园林绿化管理尚处在“经验型管理”阶段, 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是薄弱环节, 所以,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许多新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绿化工程园林绿化质量管理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初探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建议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