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施工测量放线方法
2011-12-31朱辉
朱辉
摘要:使用激光铅垂仪,提测每屡建筑物的定位点,采用J6经纬仪及钢盘尺等测量工具引测各层轴线的控制线井提出了其测量放线方法及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并配合施工进度,对地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测量,此为测量放线的主要工作。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施工的第一道程序,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成败。因此,必须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控制点的坐标与高程要熟练了解,制定出相应的测量作业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属于高层建筑,其总高度8208m,共22层。其中有一层为地下室,其高为4.2m,上一层层高为5.4m,地上弟2、3层层高为5.1m。地上三层为裙房,从四层开始至二十层为塔楼,层高为3.3m。长方形的平面,现浇框筒设计的结构。
二、高层施工测量控制的特点和基本方法
(一)施工测量特点
1、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工程受力情况直接受解耦竖向偏差的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要求高精度的进行竖向投点,并要根据建筑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情况来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
2、高层建筑其结构较为复杂,要求其设备和装修标准较高,因此,严格要求施工测量的精度。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虽有允许一定的误差值,但其误差值要控制在总的总偏差值内。
3、高层建筑其平面、里面造型复杂多变且要具新颖,因此,要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即制定好施工方案,准备测量仪器、安排好测量人员等。
(二)测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建筑体:建筑体通常是采用经纬仪校正垂直度与全站仪复核轴线偏差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高程传递:其常规方法是直接采用大盘尺进行,基于三角高程原理,因此还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传递。
平面控制网的测放:以现场通视条件为依据,对主控制轴线先进行测设,然后再对各建筑轴线进行加密。
平面控制网的垂直引测:已测设好的轴线控制点由激光铅直仪进行垂直引测。
二、测量防线的准备工作
(一)测量仪器的准备
2台普通的J6经纬仪,l台J2经纬仪。1台弯管目镜的经纬仪,2台OZ23激光垂准仪,2台自动安平水准仪,1把50m钢盘尺,2把5m盒尺。测量仪器在测量之前要作一次检定校正。
(二)测量人员准备
测量人员要根据工程测量工作量及操作的难易程度来进行配备。
(三)技术准备
对图纸和测量施工规范要熟悉了解,将内业成果进行计算并记录。
(四)轴线控制测量
总平面团在测量之前要有所了解并熟悉,对各建筑物及各轴线之间的尺寸与角度关系要熟练掌握。各建筑物的主要控制点在测量实施时要先测出,木桩要用混凝土进行深埋,永久性控制点要用砖砌围护。以设计图纸中各轴线之间的相互磁系为依据,各轴线位置要在各建筑四周所设立的龙门桩上定出,并将控制点距离留置出来,轴线方线通过倒镜定出,在楼面上利用测出的距离对轴线点位置进行测量,轴线再通过放线进行引测,利用已测出的轴线作为垂直直线,将该轴线的位置测定出来。
(五)水平线控制测量
标高起算点要以将建设单位所提供的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将若干个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埋设在施工现场。全部点位要形成闭合网,闭合差在3arm以下。在完成基础后,在外墙构造柱的柱脚上或外墙地圈粱上,水平线可利用高程控制点对一圈标高进行测设,以此作为施工主体的高程控制的主要依据,水平向上传递要在三处以上,并进行相互校核,传递的标高误差允许在+3ram之内。拆除每层模板并进行砖墙的砌筑之后,将一条距楼地面以上±0.5m标高线在砖墙上测设出来,并用墨线弹出,并以此作为地面抹灰或室内装修的一项依据。为防止误差的累积,各层主体施工不宜逐层量测。在进行混凝土的浇捣时,要将水准仪架在楼面上,对混凝土面浇捣高度进行随时检查,以避免超高。
(六)施工控制网建立
依据总平面图上建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等数据,结合设计的相对高差,利用经纬仪、水准仪和钢尺进行网点测设。布设测量的控制网要使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要求得以满足,并配合总平面,建筑物四大角要在控制点之内。要进行闭合误差校核来控制网点的测量,其误差要在1:5000内按比例进行修正,不然要进行复测。控制时采用内外双控法进行,轴线控制网和竖向控制轴线要设置在建设场地内,用经纬仪对控制轴线进行向上投测。建筑物层间测量偏差及全高垂直偏差要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七)建筑物轴线定位
以工程规划红线、建筑物设计位置及建立的控制网点为依据,建筑物轴线的定位由经纬仪测量,平面及开间尺寸用钢卷尺进行丈量,对各轴线进行测量,闭合校核时要将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确认无误后,再将轴线延伸至建筑物2m以外,设置轴线桩,以避免基础施工时被破坏。
(八)高程传递
以水准点为依据,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引测,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标志或相对标高作为参照点,引出各控制点,并准确引测到建筑物周围,以便于固定和保护观测的位置。高程控制引测通常要往返一个测回以上,在允许范围内控制其闭合误差值。
三、测量放线方案
(一)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标高:允许层高的误差为±3mm,允许总误差为±15mm。
轴线竖向校测:允许每层的误为差±3ram,允许其总高误差为±15arm。定位放线测距精度不能低于1/10000,测角中的误差允许为±10。
(二)首层标高-0.150m定位放线方案
1、以1-A轴和1-10轴的控制线为依据,建筑物的四条边轴线及1 1轴、1-5轴、1-7轴控制线利用J6经纬仪先定出,并自检确认无误后,再放置内部轴线及柱、墙外边线。
2、经自检确认无误后,再由监理工程师进行验线并签字认可。
3、要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下才能进行测量放线,且气温保证要在20℃左右,并无其他震动影响。使用钢尺时要拉平,但不能拉得过紧;使用弹线时,要用细尼龙线作为量线,要将1-A、1-l0轴控制点增设在建筑物四周。
4、1-5轴控制线与1-5轴的距离要控制在1m,并在与1-7、1-D轴距离1m处设置一暗桩,与1-A轴距离1.6m处设置一暗桩,并将控制点刻画出来,通过这两点,以上各层轴线就可以向上投测进行控制。
(三)各层定位放线方案
可用激光锤垂仪对2-10层的放线基准点进行定位, A、B两点向上提测可由一层1-5轴控制,得出l-5轴控制线后再用J6经纬仪及钢盘尺放各层定位轴线。在l0层同一层一样重新精确设置l-5轴以西1米控制线,定出Al、Bl位置点,在位置同一层A、B点。11-22层定位放线、以10层Al、BI两点为基准点,用钢盘尺和J6经纬仪进行各层定位测量放线,同时用激光铅垂仪向上各层投测。
(四)各层引测方案
在建筑物四周多列几个±0.00O标高点以备用,需要依据±0.000标高点,一层施工时所需注意的。重要在1-3与1-A轴交界柱外侧用红油漆明显标出±0.000标高点,此为上各标高引测依据。到10层时,用钢盘尺从一层向上测量,进行十层线的重新定位,以上各层标高均此线引测。引测各层标高线,将各层建筑的500线定出。
在砼浇筑之前,用油漆在固定好的柱钢筋上画出各层500线,找平使用浇筑砼板。各层柱脱模后,要尽快将标高线引向每个柱上,并弹线以及墙内外边线;在模板拆完之后,弹出各层门窗洞口线,以备砌筑时使用,在砌筑过程中及时将各层500线弹在墙上。外柱中线要逐层跟上,在外围向上用J6经纬仪架打出铅垂线,并弹墨线,以此作为外装饰的依据。
四、沉降观测方案
留设沉降观测点,都需根据设计图纸及测量规范要求做出。认真填写沉降观测记录,在每施工完一层后,进行一次。
注意:应作好每一层的定位测量放线记录,并将变更后的轴线、尺寸线据实在竣工图中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s],2000.
[2]JGJ3—9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2002.
[3]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第三版)[M].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