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农村供水工作发展的思考

2011-12-31张翠荣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水源供水饮水

张翠荣

摘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安全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也成为各级民生水利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菏泽市农村供水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促进该项工作的发展。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把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各级水利部门更是把农村供水作为民生水利的重中之重,面对各种实际困难,想办法,谋出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农村供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迫切希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针对菏泽市农村供水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促进该项工作的发展。

1、基本情况

1.1市情概况

菏泽市辖八县一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2238.6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底,全市总人口为9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2.63万人。财政总收入60.6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995元。

1.2饮用水水源概况

1.2.1地下水

我市地下水水资源量为1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水质较差,深层水高氟,浅层水苦咸。根据省水文局菏泽监测中心对我市332处水质监测点所做的水样分析,我市浅层地下水溶解性固体超标(大于2g/L)的分布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5.2%,浅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大于1.5mg/L)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浅层地下水不达标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深井水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大于2g/L)的分布面积占全市面积的3.1%,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0%。根据对个别县区成井记录和勘探资料分析,成武县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全部超标;巨野县东北部、东部、南部可找到合格的深层地下水,北部、西部、中部没有可用深层地下水;郓城县城以北大部、城东(不超过张营镇)可找到合格的深层地下水。

1.2.2地表水

我市现有的电厂水库、西城水库、浮岗水库、界牌水库和太行堤水库都以黄河水作为水源,水质基本满足饮用水水源要求。但是除浮岗水库为大型水库外,其余均为中型水库。总库容仅有1.6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表水水资源量严重匮乏。

农村供水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农村供水工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阶段;二是3年村村通自来水阶段;三是农村饮水安全阶段。

2.1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阶段

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阶段主要是指2005年以前以解决农村人畜吃水困难为重点的工程建设阶段,工程形式以单村供水为主,水源大都为浅层地下水。

2.2村村通自来水阶段

村村通自来水阶段主要是指2006年至2008年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重点的3年工程建设阶段。省政府提出利用2005至2007三年实现全省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但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我市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从2006年开始启动。工程型式主要以深井单井供水为主,单处工程的供水规模大致为8000人左右。

2.3农村饮水安全阶段

农村饮水安全阶段是指2009年以来以确保农民群众饮水水质安全为重点的阶段。经过多年的摸索,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四个转变”的总体思路,即:工作目标上由“方便水”向“安全水”转变、水源选择上由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变、规划思路上由行政区划为主向供水区域为主转变、工作中心上由进度质量并重向质量优先兼顾进度转变。在“四个转变”思想的指导下,在此期间建设的工程以深井联井除氟工程为主,在具备地表水供水条件的县区,发展了一批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3、农村供水工作现状

3.1工程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532处,其中地下水供水工程526处,占工程总数的98.87%,配套水处理设施的工程35处,占深井供水工程数量的6.65%;地表水供水工程6处,占工程总数的1.13%。在所有的农村供水工程中,1.5万人以上的供水工程有42处,占到工程总数的21.29%,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3.2管理现状

目前,我市的农村供水工程主要采用四类管理模式,一是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统一交由供水公司管理,定陶和曹县均采用该模式,管理比较专业和规范;二是大户承包管理,实行该管理模式的工程约占工程总数的50.19%,东明和单县主要采用该模式,有利于工程的融资建设;三是农村供水协会管理,实行该管理模式的工程约占工程总数的12.59%;四是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工程建成后交由乡镇或村集体管理,实行该管理模式的工程约占工程总数的17.29%。

存在的问题

4.1水质合格率低。截止目前,全市已通水人口中仅有18.05%的饮用水水质达标。主要原因是:原水水质不达标的地下水供水工程,没有安装水处理设备,或虽已安装但未正常运行,致使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供水,导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均不达标。

4.2工程建设标准低。由于农村饮水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受国家每年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的限制难以建设高标准的精品工程。

4.3供水规模受限制。由于我市农村经济条件落后,上级每批项目要求解决的人口有限,限制了发展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只能建设一般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

4.4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仍是我市农村供水工作的薄弱环节。由于供水规模较小,造成运行成本高,供水利润低,物力建设完善的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设施。

5、 措施及建议

鉴于目前菏泽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5.1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

深井除氟供水虽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有点,但是水处理难度大,处理工艺不成熟,处理成本高。另外,长期开采地下水,将造成地下水漏斗的不断加深和扩大,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表水供水虽然投资大、占地多建设周期长,但我市是黄河入鲁第一市,引水条件好,水源有保障,同时地表水水处理工艺成熟稳定,适宜建设大规模的供水工程。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下决心走以黄河水位水源,建设大规模供水工程的路子,以彻底解决我市的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5.2科学制定供水发展思路

大力兴建平原水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分配,在全市形成饮水安全水库群。实行规模化建设。在水质达标、水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尽量扩大单个工程的供水规模,发展区域化集中供水。以优质水源为依托,打破行政界限和城乡界限,以地表水源为基点,以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合理布局区域供水设施,形成跨行政辖区的供水系统。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统一配置水资源,实现优水优用、劣水劣用,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5.3精心谋划筹融资方案

对于菏泽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市,资金供给一直是制约工程建设的瓶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通过多方筹资加快农村供水步伐。对于平原水库建设,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菏泽市财政对巨额投资难以承担,计划利用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采用BT模式进行融资建设;对于水厂建设,考虑到水厂作为公益性事业,供水工程的水厂投资应主要通过各级财政予以解决;对于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建设。根据近两年的项目补助标准,该部分投资完全可以按现行的投资结构进行筹资,即骨干管网由省以上财政资金负担,村内管网及附属设施由受益村民自筹解决。

5.4切实加大水质检测力度

一是在工作中始终把强化水质质量放在首位,将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严格按照水质监测有关规范,严格处理生产中每道工序,加强水质监督,严把水质关。三是加强水源保护,按照水源地保护办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对所有的水源实行重点严控,建立应急机制,严防水源地人为造成水源污染。

猜你喜欢

水源供水饮水
山西力推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叠压供水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水源探测器
农村片区供水模式探究
水源头
饮水
寻找水源
3000亿投入,农饮水仍不安全
春季给羊饮水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