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体系的思考

2011-12-31吴祖传

老区建设 2011年17期

  近年来,广昌县扶贫部门积极探索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途径,落实“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制度,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强化项目监管,有效防范了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就进一步规范使用管理好扶贫资金提出一些见解。
  
  一、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主要做法
  
  广昌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一五”期间,全县共5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项目246个,争取到位财政扶贫资金5032万元。为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县扶贫部门严格按照《江西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始终把握“三个走”的原则,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把握“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县扶贫部门对项目村组、单位拟建项目进行全方位论证调研,引导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规划,严把立项关,确保扶贫资金用在贫困地区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从严执行计划,确保专款专用。县扶贫、财政部门几年来始终按照省、市项目计划、项目进度如期拨付资金,杜绝随意改项、挪用、克扣资金等现象发生,不仅维护了项目计划的严肃性,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安全及规划项目的落实。二是把握“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所有3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规定实行工程竞标,提高建设质量。为了探索扶贫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每个项目实施中接受县扶贫部门、当地贫困群众的监督,项目完工后由扶贫和财政部门共同验收,县审计局出具审计报告,方能拨清项目资金,项目档案资料管理齐全。三是把握“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明确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严把资金预决算、检查、审计关口,规范县级报账体制,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相对短缺。根据相关要求,修建村级公路,行政村必须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村特别是一些贫困村,一时难以筹集配套资金,造成村委会负债过重,扶贫资金就成了配套资金“填窟窿”。如塘坊乡官庄村修建官庄村至大株村长5.5公里的村级公路,总投资110万元,交通部门投入55万元,已争取配套资金27.5万元,缺口资金还有27.5万元;头陂镇边界村修建边界至双西村5.6公里的村级公路,总投资150万元,交通部门投人95.2万元,已争取配套资金20.5万元,缺口资金还有34.3万元。
  2、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不高。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每个扶贫基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当地贫困群众为工程质量监督员,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据调查,有部分村能认真按照上述规定要求抓落实,但也有些村还是流于形式。
  3、整合资金项目管理不够规范。如个别村、单位一个工程项目,整合财政、交通、发改委、水利和扶贫等部门的资金,但在项目监督管理上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不清,容易造成项目单位套取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体系。一是继续推行招标制,对3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实行公开竞标招标,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工程质量。二是推行公示制。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预决算数据张榜公布,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把实施扶贫项目与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扶贫成效的标准。三是规范整合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对整合资金项目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组织联合检查、验收、审计,避免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最大限度的把各类资金真正用到项目上。
  2、建立和完善项目操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库的储备和申报和审批制度,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只有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能申报审批,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改项,如确需调整,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二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项目运行程序,分别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账目处理和归档立卷等五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根据不同项目,研究制定严密的检查验收程序,实现县建档、乡(镇)建薄、村建册的规范化一条龙管理。
  3、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高效的监督体系。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机制,由发改委、财政、扶贫、审计、农行等涉农部门、各乡(镇)相关村、贫困群众代表参加,对扶贫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逐项审计,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发生,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金最大化效益。
  4、建立和完善扶贫丁作考评体系。为全面调动乡村抓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争先进争扶持”的良好局面.必须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考评办法。对完成目标考评任务、扶贫效益凸显的乡镇,翌年在安排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时,给予适当的项目倾斜资金,鼓励他们创先争优;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较差的乡镇,按实际情况扣减资金,用于工作好的乡镇搞扶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