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群

2011-12-31吴红章

老区建设 2011年19期

  下基层,是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家常饭”。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下基层的科学化水平,使之实现常态化,增强实效性,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今年全省“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的活动中,省扶贫和移民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下基层和求稳定、谋发展的双丰收。
  一、解决“盲目下”的问题——胸怀全局,审时度势,明确新形势下“下基层”的意义和目的
  省委召开“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动员大会后,省扶贫和移民办立即召开党组会,专题学习讨论大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同时,结合开展创先争优、发展提升年、三创三提活动,召开全办动员大会,支部开展讨论。成立了由办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办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处长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机关党委(人事处)负责实施,自下而上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办党组要求,这次活动要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在提高下基层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在“立足服务基层,心系贫困群众”上有作为,在为贫困地区移民区排忧解难上出成果。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活动的过程中,要防止和避免“上面一号召,下去一窝蜂,基层转一圈,回来空对空”的现象,首先使大家搞清楚:为什么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
  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今年下基层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l、从全国全省情况来看。远期——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颁发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我省也要制订实施意见,需要做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中期——到2015年,全省经济总量将跨上新台阶,但贫困地区移民区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下去面对面地解决;近期——当前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发展提升E0Q3As43Anfhi+W/9nJ5JKjb+bN0ByJcmjQ2UOt+Yuk=年、三创三提活动的重要阶段。“服务人民”、“带头服务群众”、“群众反映好”是这些活动的努力方向之一。其途径就是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情况,解决问题。2、从扶贫和移民工作情况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做大量基础性、前瞻性、规划性工作,为今后五年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年要编制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全省“十二五”水库移民工作总体规划,全省“十二五”时期革命老区建设发展规划,还要编制4个“子规划”;确定新阶段的扶贫范围、对象、标准;完成“十二五”开篇之作的“三四五六”任务。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凝聚全省贫困地区移民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也要求我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3、从贫困地区移民情况看。近年来,随着扶贫移民工作的不断推进,贫困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实施“十二五”期一些地区间的各项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而且复杂,移民工作中不稳定的因素也更突出。需要我们深入下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省扶贫和移民办明确提出在下基层的活动中,要做到“五带”:带着编制“十二五”扶贫移民的总体规划和老区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带着今年工作的“三四五六”目标任务;带着自己掌握的和下面反映上来的问题;’带着创先争优、发展提升年、三创三提活动的要求;带着真情,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听取民声,解决民忧,满足民愿。并且规定下去的同志要下得去,吃得苦,有成果,圆满达到下基层活动的要求和目的。这样下基层,方向明确,目的清楚,更有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
  二、解决“怎么下”的问题——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改进下基层的方法和作风
  省扶贫和移民办的同志同全省系统的同志一道,长年奋战在扶贫和移民工作第一线,非常辛苦,任劳任怨,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但是,以往在下基层方面一度也存在六多六少现象:有重大任务时下基层多,平常下的少;有的处下基层多,有的处下的少;各处背靠背下基层多,统一组织少;交通方便的地方下的多,偏僻的地方去的少;“老先进”的地方去的多,落后的地方去的少,下基层多,集中交流少。在“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中,省扶贫和移民办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全办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领导带队,分片进行,时间错开,地区搭配,责任到处的办法。要求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乡到村到户。既要做到身入,还要做到心入。不完成任务不回来,没有收获不回来,较好地解决了下基层无序和苦乐不均的现象,形成了全办下基层一盘棋的格局。
  省办把下基层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带全局性的工作任务,涉及到国家及有关部门和全省层面的,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由办主要领导或其他办领导带队,全办统一组织、抽调人员下基层;“第二个层次”是遇有急难险重任务时,比如抗洪救灾、突发事件等,一般由主要领导或其他领导带队,有关处室的同志随同下基层;“第三个层次”是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比如全国、全省工作交叉检查、年终总结考评等,一般由办领导带队,职能处室参加下基层;“第四个层次”是日常工作、任务,原则上由各处室按照职责分工和全办计划,自己组织进行。今年以来,全办组织了四次比较大的下基层集中行动。一次是去末今初,下基层活动伊始,结合年终考核检查,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结合推进创先争优、发展提升年、三创三提活动,结合元旦春节送温暖走访贫困群众活动,由办领导带队,声势较大,行动比较快,反映比较好。一次是五、六月份,部分地区干旱、暴雨成灾,在前后半个月的时间里,办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先后带领二个工作组,20多人次,深入贫困地区、移民区、受灾县乡,抗灾救灾。第三次是六月份,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扶贫办和各省市扶贫部门到我省井冈山、瑞金、兴国等地,研讨新阶段贫困地区连片开发新思路、新路子。办领导率全办三分之二的同志深入老区一起调查研究,人数达40人次。第四次是今年我省首次在40多个重点县、西部政策参照县市实行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涉及人数达4万人,由我办牵头,国土、住建等部门参加。为了打好今年这一仗,并及时了解、掌握和督导移民搬迁工程,办领导率四个工作组分赴40多个县市,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一个点一个点地现场勘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这四次活动,市、县办的同志都随同参加。其余机关各处室围绕今年“三四五六”的目标任务和“五个创新”课题,分别组织人员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办大大小小的下基层活动共有47次,278人次参加,时间达597天。省扶贫和移民办下基层活动从省城直接插到县、乡、村、户,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撒遍全省3400多个贫困村寨,又像一颗又一颗颗粒饱满的果实从贫困地区移民区的山沟、湖边、田间、地头收获上来。
  在下基层的过程中,省办的同志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做到了“五个下基层”:一是领导带头下基层,形成了下基层的浓厚氛围。每有重大任务、重要工作、突发事件时,办领导第一时间走在前面,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3月,为解决我省自主外迁三峡移民遗留问题,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三峡处的同志,在多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签订了《解决自主外迁三峡移民遗留问题目标责任书》,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办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全员参与下基层。不但业务处室下基层,机关党委(人事处)、监察室等综合处室也积极主动下基层,就连后勤服务中心的同志也加入到下基层的行列中来。在省扶贫和移民办,下基层成为一种风气、一种追求、一份事业、一种境界。三是艰苦奋斗下基层。省扶贫和移民办长期与贫困群众移民群众打交道,与贫穷、偏僻、矛盾打交道,全系统的同志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走村串户,他们没有加班费、没有节假日,都毫无怨言,默默地长期奋战在全省最艰苦的地区。四是求真务实下基层。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不搞清楚问题不放松,不解决问题不放手,不使群众满意不放弃。五是带着重托下基层。把党的关怀温暖,把党的扶贫移民政策,把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惦记、深情带到广大的贫困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解决“下得好”的问题——突出特色,破解难题,提高下基层的水平和效益
  下基层调查研究是手段不是目的,解决问题谋发展是目的不是手段。在今年下基层活动中,省扶贫和移民办十分注意突出自己的特色,破解群众反映最大、最现实、最直接问题,努力提高下基层的水平和质量。重点突出扶贫和移民工作特色,突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特色,突出今年全省系统的“三四五六”目标任务特色,突出贫困地区移民区维护稳定的特色。
  一是配合协调各方解难题。对于在扶贫和移民工作出现的突发性问题,维稳问题,省办坚持两条原则:以当地党委政府为主,积极配合协调做工作;勇于面对,理性处置。今年七月,省办了解到靖安、奉新两县三峡移民准备赴重庆云阳县集访后,马上报告国务院三峡办,省办分管领导带领三峡移民处的同志亲赴现场,与两县主要领导紧急磋商,制定预案,落实化解矛盾措施,较好地稳定了移民的激动情绪,将可能形成的较大规模的集访事件化解在基层。二是寻计问策助民富。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帮助贫困群众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省办承担着2011—2015年支援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帮扶工作。该乡地处偏避山区,与三县交界。省办领导带领社会扶贫处的同志翻山越岭,下村庄,进农家,通过走、听、看、问,感慨“三个想不到如此”,想不到该乡如此贫困,畲民生产生活条件处于全省8个民族乡的下游;想不到当地干部群众如此淳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想不到该乡生态环境如此优美,有着发展的巨大潜力。并提出了三条发展意见,要求做到“四个对接”,即与少数民族政策对接,与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对接,与扶贫移民政策对接,与中央、省、市、县定点扶贫单位对接。三是下情上达争支持。洪涝、干旱、地质等灾害在我省时有发生,省办的领导和机关同志一方面深入基层参与并指导抗灾救灾;另一方面积极上报灾情,争取国家和各方面支持,为扶贫和移民工作提供资金支撑。今年上半年我省遭遇罕见的旱涝并发灾害,50年一遇特大强降雨灾害的紧急灾情,计财处的同志随办领导救灾查灾,及时向国务院扶贫办和水利部移民局报告,争取国家灾后重建资金一个多亿,预计年底可到位。四是跟踪调查出实招。对于扶贫和移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扶贫和移民办的同志不厌其烦,多次深入基层求良策。科技扶贫处的同志针对一度反映“雨露计划”存在的众多问题,先后对安福、星子、遂川、会昌、上犹、宁都、瑞金等地进行了多次“瞄准性”调查研究,起草了《江西省“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实施监管操作规范(草案)》,这对于提高“雨露计划”的规范性、操作性、实效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五是上下联动增合力。省扶贫和移民办下基层活动离不开市、县办和基层单位干部群众的配合与支持,长年来,他们形成了下基层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今年九月,修水县反映对确定贫困村产生质疑问题。根据办领导的批示,扶贫项目处的同志当天就和九江市、修水县办取得联系,几经跟踪反馈,群众的疑问得到圆满解决,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贫困村的扶持工作顺利进行。六是一片真情赢民心。省扶贫和移民的同志深感自己所担负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办上下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事业的满腔热情、以贫困地区移民区为课堂,视贫困群众移民群众为亲人,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他们所需。今年4月,乐安县东沅努坪村水库移民,反映他们未纳入资金直补。后扶处的同志利用双休日同市、县办的同志一起下去调查处理,发现全村住在山顶,住房半数是危房,人均耕地不足0.4亩,地质灾害频发,许多大龄男青年因贫穷而未结婚。而乡亲们听说省办的同志来,竟然放起了鞭炮。前来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震撼、感动。他们与村民一起座谈,属于政策范围内的问题作出明确答复,对于政策范围之外的也为其指出了解决的思路,得到了群众的充分理解。
  四、解决“持久下”的问题——着眼长远,建立机制,实现下基层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怎样使下基层“下得去”、“下得好”、“下得更有成效”是摆在省办面前的重要课题。以今年的下基层活动为契机,省办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着眼巩固扩大成果、长远持续发展,从一开始就注重梳理、建立和健全一整套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定期汇报、点评、督查、调度机制。一是每个季度,以召开办公会或党组扩大会的形式,由各处处长们,汇报下基层的情况。办领导对此专门进行点评,并对下基层有关人员组织、时间安排、应对措施等进行全面调度。从办领导到全办人员,做到分管的、职责范围内的需要下去解决的不折不扣完成;不是分管的、职责范围之外的需要下去解决的,全办统一调度安排,无条件服从;涉及全办的、全局的不分份内份外,步调一致行动,同心协力办好。
  
  二是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时机,由办领导和列席参加学习的处长运用理论学习的成果,阐述下基层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介绍下基层的做法和体会,深化下基层的认识和实践意义。
  2、深化党员干部公开承诺机制。结合创先争优、发展提升年、三创三提活动,各党支部在全办大会上进行公开承诺。今年把下基层作为承诺的重要内容,让各处把下基层的“家底”亮出来,接受大家的监督。省办要求,从实际实效出发,办领导只要没有会议,没有紧要的工作,原则上跑基层;处以下干部要以基层为“第二办公室”,一有时间就要下去。
  3、建立、健全主管部门和处室工作责任机制。为了实现下基层常态化、规范化,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省办在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了办公室,具体由机关党委(人事处)组织实施,负责督查、通报、总结、汇报方面的工作。各处室也进行了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处处”有任务,人人有压力,事事有着落。
  4、建立、健全干部考察考核机制。把干部下基层解决问题作为考察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让干部在下基层排忧解难过程中提高成长。一是把党员干部和各处室下基层排忧解难列入年终总结考评、评选评优的重要内容。二是把下基层办实事作为培养选拔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凡是深入基层比较多比较用功的干部,在工作中也比较出色,笔试面试成绩都比较好。去年和今年我们共选拔任用了22名干部,都是下基层办实事方面的佼佼者。去年以来我们还选派了一名处级干部,一名科级干部到县里任职锻炼,到省信访局培养锻炼,增强了干部干事创业下基层的积极性。
  5、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省办坚持以老带新,领导带干部,使下基层的好习惯好作风薪火相传。为了使新招录公务员和刚来的转业干部熟悉、适应下基层的生活,处长和老同志每次下去都把他们带上,言传身教使他们不断提高下基层的本领。现在大部分新同志都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下基层的任务。
  6、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机制。按照各自职责,省扶贫和移民办与市、县办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于扶贫和移民工作及其发生的矛盾问题,坚持“当地党委政府为主,职能部门配合。条块结合,各负其责。同心协力,排忧解难”的原则,遇到矛盾和问题,力求现场解决。同促进,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