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上半年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7%等
2011-12-31
老区建设 2011年19期
农业部:上半年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7%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农业部9月29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3.2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7.6%。畜牧业发展稳步向好,渔业生产基本稳定。预计2011年全国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4%、99.5%和96.5%,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增幅比城镇居民高6.1个百分点。
(中国广播网)
中国4.4亿元粮援将陆续抵达非洲之角
9月24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非洲之角饥荒问题”部长级捐助国大会,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吉布提、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之角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发表讲话。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大会上说,中国向非洲之角提供的4.4亿元人民币粮食援助将陆续抵达。
面对非洲之角遭受的旱灾和饥荒,中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对受灾国家和人民的困难感同身受。我外长表示,非洲之角饥荒出现后,中国政府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两次宣布向灾区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和粮援现汇,援助总额共计4.432亿元人民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的最大一笔粮食援助。目前中方正加紧落实援助承诺。首批粮食援助将于近日运抵灾区,其余批次也将陆续抵达。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将帮助非洲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中非农业合作的根本目的,同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将农业列为重点合作领域,出台了支持非洲农业发展的多项举措,为促进非洲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非洲许多国家农业抗灾的脆弱性,中国立足于加强中非在农业政策、水利灌溉、生产技术、加工营销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当地人民提高抗灾能力。
(人民网一人民日报)
到2020年我国人均可消费茶油2公斤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培育和扶持油茶龙头企业,14个主要油茶省区将建设油茶林基地3250万亩,到2020年油茶林基地有望达到7000万亩,年产茶油突破250万吨,人均可消费茶油2公斤。这是记者9月27日从广东梅州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茶油是近年来收购价涨幅最大的林产品,油茶产业对帮助农民增收就业效果明显。据统计,茶油的收购价格从2004年平均20元/公斤,上升至今年初的70元/公斤。据专家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约等同4.2亩油菜或1.34亩花生,农民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年收入可达2万元。
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具有优质食用油全部功能特性。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被誉为“铁杆庄稼”。大力开发茶油等木本油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解决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
(农民日报一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气象局全面启动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
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正式启动。
今年从进入秋收秋种时期以来,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农业部每周反馈的农情调度ji/HI5POPSRmw8d2RzT6QJbVAonKZTZX48fDELzBxpk=信息,制作更加精细化的农用天气预报产品,提供给决策部门,并反馈给生产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每周两次播出秋收秋种农用天气预报,中国兴农网推出了《聚焦秋收秋种夺取秋粮丰收》系列专题,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夺取秋粮丰收。
据统计,9月以来,国家气象中心共制作发布《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5期,各省级业务服务单位制作发布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总计110余期。
(农民日报一中国农业新闻网)
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召开
9月2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山西晋城市联合召开“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等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前一阶段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全面分析了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合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入发展。
周铁农在讲话中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和基础产业,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两个产业是我国现阶段需要全力推动的两个重要领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连接农民与市民、城市与乡村、产地和销地,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是发展现代农业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农为本”,多部门联合,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农民日报一中国农业新闻网)
全国农村互联网用户超过1.3亿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9月29日在京介绍,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其中农村网民超过1.3亿,约占网民总数的27%。
王晨介绍,中国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已接近200万,间接带动1300多万人就业。电子政务促进了社会服务创新,提升了各级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水平,互联网在满足公众知情要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种网络应用都在中国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引人注目.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通过社交网络沟通交流,分享信息。
(新华社)
“新网工程”推动农村物流大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主要任务是以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合作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为手段,致力于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重建、巩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基础的重大工程。“新网工程”重点是构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
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设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中央财政4年安排“新网工程”专项资金24.5亿元,累计扶持项目3476个。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和财政补助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经营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组织。在中央财政“新网工程”资金支持下,3年来,“新网工程”共带动各类资金724.5亿元投入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农民日报一中国农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