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视末路?
2011-12-31王丹青
董事会 2011年12期
从去年开始,有关香港亚洲电视股权更迭与转让的新闻就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甚至有媒体揶揄“亚视股权纷争的大戏绝对比任何一部亚视的剧集都要精彩”。2011年10月,随着亚视股东蔡衍明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亚洲电视破产,把这场牵动港台及内地的股权之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控制权战争
这次亚视的股权纷争,缘起于内地富商王征对亚视股权的收购。之前亚视原大股东查懋声试图以每股0.28港元向王征发出总值5000万港元的可转债,而这将造成台湾旺旺集团主席、亚视股东蔡衍明在亚视的股权被大幅摊薄。为此,蔡衍明方面申请法庭禁制令。最终,香港高等法院判决禁止亚视以低于每股0.28港元发行可换股债券,但法庭不会禁止查懋声转售旗下一间持有亚视股份的龙维有限公司。
在亚视两大股东及王征纠缠于股权纷争之时,港人黄炳均已通过各种途径,全数收购了其他股东52.4%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亚视的绝对控股股东。因黄炳均与王征均与“盛家”有关,从而,拥有“盛家”背景的股东,已经通过亚视的董事会,推进其对亚视管理层人员的配置、业务发展的管控。蔡衍明也因股东地位的原因,逐步被隔离于亚视的经营与管理。
为争取自身的利益,在股权争斗中失势的蔡衍明,数度兴诉。早先,也因要求亚视容许其派驻亚视的董事索取及查阅亚视的账目文件、董事会文件,及由去年9月起所有管理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为由,入禀法院。由此,可以说本次因“2300万可转债”而入禀高等法院,是蔡衍明对于争夺股东权利和地位的再次发力,毕竟其倾注了心血、投入了大量资金的亚视旁落他人。
城头变换大王旗
亚洲电视的前身丽的电视1957年开业,1982年易名亚洲电视。亚视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全球第一家华语电视台。曾经在全港甚至全球华人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近年来经营状况一路走跌,与传统的竞争对手TVB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收视份额从当年的双雄对决,已经跌至一九之比。
从更长的时间背景来看,本次亚视股权的纷争,只是近三十年来股权更迭的一部分而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亚视的股权就频频易主,近年来更是数次转手。那时开始,股权的更迭与经营状况的下跌,宛如一对孪生兄弟,始终纠缠着亚视直到今天。
三十年间,分别由澳洲财团、邱德根及其家族为首的“远东集团”、林百欣家族和郑裕彤家族、刘长乐、查懋声及其查氏家族等控股亚视。2008年8月,台资背景的旺旺集团主席蔡衍明以家族名义入股亚视成为第二大股东。而2010年3月,查氏家族等其他股东又欲引入内地商人王征,转手亚视52%的股份,从而由此引发延续至今的亚视股权纷争。
自从去年王征试图入股并控股开始,亚视的股东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查氏家族、蔡氏家族、王征以及当下持有亚视52%股权的黄炳均,各家都通过各种途径宣称自己对于亚视的影响和控制。股东之间的争斗,导致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人员变更,而大股东的缺位,更导致亚视无法明确自身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
如今的亚视已经大不如昔,业绩也是一路下滑,而股东之间无休止的争斗,更是加强了业绩的颓势。当初引入蔡衍明的初衷,就是希望有外部的资金给予补充,帮助亚视渡过难关。但由于股东思路不同,亚视的发展定位也在一直变化。从蔡衍明的台版“中天”印记,到王征的“中国的CNN”,再到黄炳均在监管部门影响下的“以香港为主要目标市场”,亚视一直在多个定位和发展路径之间犹豫徘徊,不仅导致大量的剧集、节目不能按计划推进,而且也让资本市场对其失去耐心,进而导致亚视的业绩进一步下跌,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另外,由于香港地区的行业监管政策,法院的判决影响着这场股东争斗,另一方面,香港广管局的要求和态度也影响亚视股权的最终归属。监管部门对于电视传媒拥有者港人地位的要求,实际上也很大程度影响了台资背景的蔡衍明和内地背景的王征对亚视的收购与控制。正因如此,港人黄炳均对亚视股权的收购也很有可能是曲线的方案,以便确保监管机构的放行,为后续的运作创造空间。
乱局无果和实生物
由此可见,一家企业对股东的变迁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辅助举措,保证公司的发展不因股东的变化而深受影响。如今,正是亚视股东争斗的乱局,进一步加深了当下经营的颓势。而且,在股东的变化过程中,企业也要高度重视监管部门的态度,考虑监管部门对于股权变更的影响。正如本次亚视股东的变迁,监管部门实际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亚视的股权纷争,还要从近一阶段港台及内地的经济大势来看。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众多资本大家对文化传媒行业青睐有加,纷纷抢滩布局,争夺稀缺的媒体资源。此次亚视股权之争的核心参与者、旺旺集团主席蔡衍明,对传媒行业关注已久,通过近些年的一系列收购,早已经从“仙贝、雪饼大王”转型为台湾传媒行业重要的掌舵者之一。如今,蔡氏旗下共计拥有台湾《中国时报》、《旺报》、《工商时报》等平面媒体,中天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等电视媒体,以及中嘉网路。在蔡衍明成功将众多台湾媒体收入帐下之后,亚视是其进入香港传媒行业的重要布局。因而,其对于亚视股权一次又一次的争夺,甚至不惜此次以“破产案”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的行为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亚视的未来如何?在法律体系健全的香港地区,几位亚视股东通过法律的途径,以股权为基础的所有权之争、依托董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的管理权之争仍将继续。而股权之争最大的受害者将是已处于“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的企业本身。股东的动荡不定将导致亚视的战略不明、管理不畅,进而进一步影响亚视的经营与发展。“流水”的大股东如此复杂地争斗,公司衰落只会是必然。
(作者系正略钧策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