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样本:地方官员怎样“再教育”

2011-12-31芦垚

领导文萃 2011年11期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在各地已经制度化。地方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县处级干部和中青后备干部班是每年各地市干部培训的“规定动作”。但是,仅这两项“规定动作”已很难满足现实发展需要。
  晋城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郭跃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无论是县处级干部的党校轮训还是中青年干部培训,每次接受培训的干部人数都很有限。
  与此相应的是,最近几年晋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干部培训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10年7月29日,致力于推进山西转型发展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直言,山西省“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山西省一些干部有“知识老化、本领不强的问题,有情绪畏难、精神疲软的问题,有作风不实、干劲不大的问题”。
  因此,在晋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范丽霞看来,干部教育培训创新 “就是要解决当前干部思想准备不足、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的问题”。
  
  一线干部想学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为了了解干部的现实需求,晋城市委组织部分别在2010年1月和5月对晋城市干部队伍做了两次问卷调查。其中第一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县处级及以上干部,而第二次调查则覆盖了所有市直机关的科级以上干部、乡镇党政一把手、市管企业的副总以上干部,一共将近3500人。
  所有问卷按部门类别被分成12类,包括经济、企业、党群等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各行各业的干部对培训各有所需,从各类政策法规到宏观经济,再到对党的大政方针的深入理解。
  “处在基层一线的县乡党政一把手有个普遍性需求,那就是希望学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晋城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张韶华告诉本刊。
  在培训内容确定后,课程形式如何设置成为关键。晋城市委组织部给出了三项解决方案:每月一班的自主选学,每年一批的境外培训,每人一卡的网上学习。
  自主选学和境外培训旨在通过请名师和外出“取经”提高培训内容层次,而开通“晋城市干部在线学习网”则将教育培训直接延伸到乡镇基层一线。
  
  为棘手问题提供解决路径
  课程设置注重按需施教,这让干部们感到颇有收获。
  安监工作是山西省久未解决的棘手难题。在这个产煤大省,安监工作虽备受关注,大小事故却仍难杜绝。
  2010年7月,晋城市专门举办了为期5天的安全监管专题培训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院长刘铁民、国家安监总局官员施卫祖、“3·28”王家岭矿难新闻发言人刘德政等前往讲课。
  培训研讨中,专家们强调,在安监工作中,政府的任务就是抓制度建设。安监部门要一改以前直接下井检查的方式,转变为监管者的角色,实行企业主体制。政府要做的,就是监督企业在人员素质、管理制度建设和安全生产上的投入有没有落实。高云政茅塞顿开,“我们聘请了60名专家,由他们下井检查隐患,安监局转变为企业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投入落实的监督者”。
  当地干部普遍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即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培训课程同样提供了学则能用的操作方案。
  时隔将近半年,晋城市信访局局长李勤才仍然对那堂课记忆犹新。在这堂模拟课上,李勤才是班长。全班40多人分组讨论形成方案后,各组分别陈述,互相点评,班长和老师再先后单独点评。
  更让李勤才受启发的是,干部们往往围绕操作方法讨论,而老师更多是从法律出发:“对干部来讲,不仅要提高实践能力,重要的是法律意识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有理有据,更加严谨地处理问题。”
  与山西其他城市一样,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眼前的头等难题。在自主选学计划确定后,研讨未来的煤炭产业发展方向立即提上日程。2010年7月,第一期自主选学开班,讲的就是煤炭专题。
  晋城市经信委主任张建忠对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振宇的讲解内容印象深刻。刘振宇讲,煤化工必须要延伸产业链,从煤化肥走向现代煤化工,形成煤化肥到煤化工再到精细化工的转变。
  “以前对前沿的东西了解不够,培训把新东西带了进来。”张建忠说。
  
  培养不给社会和别人找麻烦的人
  “事实上,并不是每期培训课程都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范丽霞说,干部教育培训,技术上的攻关是其次,解放干部思想、开阔干部视野是关键。
  晋城市之所以启动每年一批的干部境外培训,初衷也在于此。为了支持此项工作,晋城市专门预算500万元财政经费。这笔投资被当地官员形容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0年12月,晋城市首期境外培训班选在日本举办,主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新农村建设。第二期培训班将在新加坡举办,主题为新型城市化建设与公共管理。
  郭跃峰是赴日培训班的班长。他告诉本刊,将首站选在日本,是因为中日地理相近,文化上有相近之处,到日本去,感受和体会比较深刻。
  提起在日本的境外培训,郭跃峰滔滔不绝。他曾经学习过日语,对日本有所了解,但亲临日本学习的21天仍然让他震撼。
  2010年12月23日,在日本大分县考察期间,正逢当地的一个节日庆典。晚上,培训班全体成员应邀前往海边观看烟花表演。从7点30分入场到8点45分表演结束,几万人的现场,没有一个警察维持秩序,但却秩序井然。更让晋城干部们惊讶的是,退场后,现场竟然没有一个纸片。
  “以前听说过,广岛开亚运会,10万人离开后现场没有一点纸屑。现在亲眼看到,还觉得不可思议。”郭跃峰说。
  同样让团员们印象深刻的还有日本的循环经济和垃圾处理。郭跃峰清楚地记得,日本的啤酒瓶要回收8次才粉碎为玻璃。“直到一点价值没有了,日本人才会把东西丢弃,很多中国的废料在日本都能变废为宝”。
  几位受访的团员都提到日本人特有的价值观: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早稻田大学,一位日本教授讲道:日本人和中国人在教育子女上有不同,中国人一讲就是要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日本人很简单,就是培养不给社会和别人找麻烦的人。培训班学员、梅花集团党委书记王淑琴说,如果能做到不给别人添麻烦,做什么都会做得好。
  郭跃峰坦言,“日本的生存环境,我们可能要几十年才能赶得上。日本之行要学习的就是人家的管理理念,这才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
  “理念的学习和思想的解放,短期内未必能看出来效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晋城干部的素质在培训中一定会提升。”范丽霞说。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