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12-31綦彦臣

领导文萃 2011年22期

  国家将亡或将出现重大变故,总是鬼话迭出,这几乎成了亡国的一个必要条件。压抑的社会没有正常表达的途径,借助鬼怪说话便成了一种政治抗争与破坏的技巧。鬼话有时也是人话,那就是一经传出就遍地流行的谶谣。
  再强大的镇制力量要想消灭鬼话几乎总是徒劳无益!秦朝强大无比,把天下的兵器都敛在一起,熔化后铸成金人铜像;法律也严苛无比,一帮戍卒如果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就要统统被斩首。但是,一句鬼话就给这个强大帝国下了病危通知,接下来便是死亡。
  野狐叫声里的虚弱帝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朝廷命令九百名贫苦百姓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集结,去帝国东北部地区渔阳(今北京密云)边境卫戍。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陈胜、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吴广在被征发的人当中,两人素怀雄心,不愿生活在残暴的奴役之下。这次远戍渔阳,两个被选为屯长,负责集结与途中事务处理。正值秋天,是多雨的季节。也是暴秦该亡,大雨冲毁了道路,也改变了戍卒们的命运。两人私下一核计:“造反吧!这么大的雨,道路冲毁了,按期不达就被处斩;造反大不了也是个死,一样的死为什么不干大事呢?”
  陈胜对吴广说:咱们就借扶苏与项燕的名义吧。扶苏与项燕早已作鬼了。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因不满始皇暴政,遭贬黜,领兵在外;始皇一死,胡亥矫诏逼他自杀了。项燕是楚国名将,特别爱护士卒,深得人心。陈胜因有政治雄心,比平常百姓关心时政,他知道扶苏自杀、项燕已死,而平常百姓却不知道扶苏自杀的事情,也更不关心项燕是死了还是在楚被秦灭后逃亡了。
  第一步,让鬼说话:用扶苏的正统性来打击胡亥继位的非法性,用项燕仁爱的资源来动员底层。两个本不相干的死人,被两位素怀雄心的底层人士给盗版了。
  第二步,要把鬼话做得有声有色。给二人算卦的人知道他们的打算,也顺情说好话:“你们的事能成,但该问问鬼才好。”其实,这是一个暗示。陈吴二人便喜不自胜地问起鬼来。问鬼之后,付诸实践:用朱砂在布帛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并把它塞进别人捕的鱼的肚子中。买鱼吃的人见到了布帛,大为奇怪。吴广趁夜色到树林里的小庙中点上鬼火,学着狐狸的叫声,间或喊一声“大楚兴,陈胜王”。屯集在一起的戍卒惊恐不已,加上日间从鱼腹中得到的有字帛书,便产生了群体效应,大家纷纷议论。吴广故意用刺激性语言挑衅押送他们的军官,说:“不行,跑了算啦!”岂知军官也心里有火,押送人员误了期也要受处分。借着酒劲,他用竹板子打吴广,吴广平时里特别爱护照顾大伙儿,大伙对军官的行为看不惯了。军官一看阵势不对,要拔剑,吴广上去抢过剑来,把军官杀了。陈胜也在同一时机杀了另一名军官。
  鬼话转变成了现实的动员令,陈胜对大伙儿说:“现在是按期到不了啦,误期了,死路一条。就算到了不杀咱,戍卒的日子也不好过,十个有六七个要死。反了吧!闹它个大名鼎鼎!!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我们拼死一决,也会成为王侯将相的!!”
  大家一致同意:造反。
  天下人受压抑已久,有陈吴这么一带头儿,野心家们遍地野草般地出现了。这场造反结束了残暴且强大的秦朝的国运,让一个乡间无赖踏进了长安、坐上了皇帝宝座。巨大的反差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刺激:一个无赖尚能借机成为皇帝,那手握重兵或财产丰厚的人看准时机不也一样吗?
  陈吴二人的鬼话打破了一个天命的神话,从此以后,中国人从本质再也不相信什么“天授”了。比方说,五代的野心家们从来就不讲什么天命,只讲究实力,于是,丛林规则起作用的一场场政治资源争夺战,几乎每个重要环节上都一样。
  从陈胜吴广之后,“让鬼说话”也成了野心家们的共同认知模式,不过是鬼话的表现方式愈加精巧而已。
  王莽是如何“被跳神儿”的?
  王莽篡汉以后,失去了当初的无形资产,再加上执政过于理想化,屡出重大战略失误。民间不满情绪在酝酿。元凤二年(公元15年),也就是王莽称帝的第九个年头,民间突然传说:“黄龙被摔死了!”
  莫名其妙。黄龙指什么?谁又看见了?据说,这个谣传是针对王莽的,因为王莽自称黄帝之后。等赤眉之乱起后,“鬼话”变得明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四月,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讨伐樊崇,十万精兵所过之处非抢即夺,政府军成了人民最痛恨的对象。那一年,关东地区(非今天的东北三省,而指陕西以东地区)由于上年发生了大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百姓明唱到:“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从黄龙摔死到这个歌谣盛传,经过七年的发酵过程,民间在制造“鬼话”的同时,也乐意传播奇异事件,这成了对执政集团表示不满的一个手段。
  王莽试图以代汉救时弊,无奈流弊源长,已经积重难返了。早在孝成帝时就发过类似黄龙摔死的谣言,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秋,长安下了四十天大雨,京城的老百姓都谣传发大水。在奔逃中自相践踏,年j3agGJc6aXJfLoKd5Gvm7tm0R9AbnyBAEmvGjoS78Fc=老体弱的人呼天喊地,长安城中一片混乱。大将军王凤决定:让太后和皇上及后宫的人们上船以避水,百姓上城墙。左将军王商感到事情不对头,对皇上说:“自古以来,最暴虐的无道王朝也没被大水淹过城郭,今天怎么会出现大水一下子就来的事情呢?一定是有人在造谣。百姓要全登上城墙,会更加惊惧。”于是,成帝亲自下命令停止百姓登城。
  王商尽管虑事周全,他的话中也表露了自己的判断:我们的王朝虽然不算最残暴,但也不算好啦!在这种不算好的状况下,大帝国慢悠悠地运转了十八年,怕灾变的心理不仅在百姓心理发酵,在皇帝心理也不断发酵。这种神经过敏的重要促成因素来源于意识形态的教育,自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写入意识形态文本后,天变就成了一种政治警告信号。
  这一切的疲惫与反复给另一位野心家创造了上升的条件,王莽登台了。但很快,这个野心家不得不面对自己政策的后果,他大力推行谶纬之学,结果一首有史以来最长的谶谣针对他而来。卜者王况与另一位谋复汉室的名叫李焉的人制了一本谶书。书中说:“文帝发忿,居地下趣军。北靠匈奴,南告越人。江中刘信,执敌拔怨,复续先古,四年当发军。江湖有盗,自称樊王,姓为刘氏,万人成行,不受赦令,欲动秦洛阳。十一年当相攻,太白扬光,岁入东井,其号当行。”
  李焉的属吏在抄写过程感到事情重大,向王莽举报,王莽急忙下令逮捕李焉。办案的官吏们甚觉奇怪,私下传看谶书,谶书的主要内容也经这次逮捕更加迅速地传播开来。随后,王莽的卫将军王涉又经手下高级谋士造出一套新的鬼话:“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王涉以此鼓动国师公刘歆夺权,不幸事泄,二人被杀。“刘氏当兴”的理念是当时百姓与相当一部分权贵的共同心理,于是,“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以及“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的谶谣有了流行的基础。
  人们,哪怕是最无权的阶层,也可以从几十年的政治变乱中总结出道理。这些道理就是打造暗器的基本材料,它经过高手加工以后,便有了无比的杀伤力。
  几乎每一个欣赏这首童谣的人都成了他的敌人,但却无从知道面前的哪一个人欣赏这首童谣。他知道明着的敌人在何处,但却永远无从找到暗处的敌人,哪怕他屠戮了整个洛阳城。
  在一定意义上讲,无权者的这种暗器对有权者可能是一种提醒。只要是从中明了民意,及时更张,也许能得到的结果会好一些。可惜,历史上这样的掌权者几乎没有。(摘自《共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