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对农信社的影响及对策
2011-12-31任昱刘首永
银行家 2011年7期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协议Ⅲ”。该方案主要涉及最低资本要求和过渡时期安排;主要目的是提高银行承受能力,加强风险监管和治理;主要措施是通过四大监管工具(资本要求、杠杆、拨备及流动性),实现对银行的有效管理。为了解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对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和改革的影响,笔者根据辖内机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选择张家港、靖江、泗阳、灌云的四家法人机构进行了相关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
四大监管工具的要求和实施时间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和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四大监管工具的具体指标、实施要求及达标时间目前规定如表1所示:
四大监管工具相关指标测算及达标情况
根据监管部门的初步测算方案,上述四家法人机构以2010年末的数据对相关监管指标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说明:目前银监会在测算资本充足率时制定了两套方案,即基本方案和严格方案。基本方案是指在计算资本时不扣减土地使用权;贷款损失准备按不超过信用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计入;2009年7月1日以后持有的他行次级债不扣减。资本充足率严格方案是指在计算资本时固定资产重估准备、可供出售资产为实现净利得等资本公积项目不计入一级资本,部分计入二级资本;应分未分利润不计入核心一级资本;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利得等未分配利润项目不计入核心一级资本,部分计入二级资本;对未并表金融机构投资从核心一级资本中扣减。此外,土地使用权从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
从测算结果情况看,泗阳农商行的相关指标全部达到监管要求,张家港农商行的贷款拨备比率、靖江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以及灌云农合行的拨备覆盖率未达监管要求。
主要影响
虽然上述四家法人单位在时点上测算的指标值基本能够符合监管要求,但通过调研和认真分析后发现,上述监管指标在未来将会对各法人机构的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从本次调研的四家法人机构情况看,“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指标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贷款损失准备的计入金额减少。现行规定贷款损失准备多提部分可全额计入附属资本,而“巴塞尔协议Ⅲ”规定按不超过信用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计入二级资本。从测算结果看,按“巴塞尔协议Ⅲ”定义测算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现行规定计算的结果,如靖江农商行,该行按现行规定共有12717万元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附属资本,而按照基本方案贷款损失准备只能计入6227万元,相差6490万元,直接导致资本充足率指标测算未达标。同时,由于土地使用权、应分未分利润从资本中的扣除,导致资本充足率的严格方案结果明显低于基本方案结果。另外,随着农村信用社机构业务经营的发展和扩张,如果执行这样的标准,尤其是执行严格方案的话,资本补充的压力将愈来愈大,由于农村信用社资本补充渠道十分有限,若不能及时补充到位,必将影响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同时,也会面临严峻的监管压力。
贷款拨备比率的影响
第一,该指标对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根据我国监管部门要求,该指标要达到2.5%的标准,如果执行这样的标准,在剔除1%的一般准备之外,每年还要按照当年新增贷款额的1.5%减少当年利润,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将大大下降。
第二,影响利润补充资本。拨备来自利润,利润变为拨备后,既不能增加股东权益,也不能用以补充核心资本。农村信用社如果执行如此高的拨备率,无疑会让一部分本来可以转化为核心资本的利润(超过信用加权风险资产的1.25%部分)闲置起来,实质是一种对稀缺资源的浪费。同时,这还将降低股东的投资回报,可能会造成股东信心缺失,为未来补充资本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三,该指标影响偏好于规模较大的机构。从2010年年末的数据看,江苏全省有4家机构该项指标不达标,全部为苏南较大规模的法人单位,且这些单位资产质量均较好,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均在全省前列。苏北部分资产质量差的机构,由于规模较小,该数据指标反而较好。
第四,该指标对不良贷款压降有较大影响。主要是影响不良贷款核销的力度,因为核销不良贷款将直接减少拨备总量,而减少与不良贷款同等金额的拨备需要通过冲减同等的利润或压降更多金额的贷款来实现补充,所以部分单位可能会出现宁愿不良贷款多些,也不愿意主动核销不良贷款的情况(图1)。
杠杆率的影响
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资本补充的难度被逐渐加大,在资本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同时再执行4%的杠杆率要求,必将会抑制各机构的资产扩张冲动,规模扩张的增速将会有所下降。这对于收入主要来自存贷利差、业务品种相对单一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将会直接导致盈利水平下降。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市场资金供需失衡,从而推动利率水平的整体上升。
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影响
一方面,这两个指标的执行,将直接加大全省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对各机构加强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实现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的合理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江苏全省农村信用社各机构不但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而且缺乏系统等工具的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这两个指标的执行,将会直接加剧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方面的竞争,尤其是中长期定期存款,从而可能推动资金成本的上升。
其他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新监管指标的计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多而细。从现有的业务系统中直接采集数据难度很大,大多数据需要手工采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结果容易发生偏差。如“流动性覆盖率表”中要求对30天内到期的个人、中小企业等客户正常履约贷款所产生的本金、利息、费用进行逐笔计算和汇总。另外,对负责数据采集、报表填报的人员也提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相关建议及应对措施
建立与“巴塞尔协议Ⅲ”标准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
各机构应加强对“巴塞尔协议Ⅲ”新监管标准的消化吸收,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都应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确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框架发展战略,待银监会相关文件下发后,及时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尽早组织实施。
进一步强化对资本的管理
新的监管标准实施后,各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的资本要求,经营的成本将有所上升。为此,各机构应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加强业务和管理的创新,使用更多手段和工具来及时有效补充资本。同时,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省联社关于一般风险准备的计提标准,逐步提高资本实力,不断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持存款适度增长
各机构要及时转变组织资金观念,逐步强化效益指标考核,要加强成本核算,不仅要注重数量,而且要注重质量,要加大对投入成本低、稳定性高等优质资金的公关、协调力度。同时,在组织资金过程中,要适时加强对资金结构的管理和相关监管指标的测算,保持存款规模增长与整体经营需求相适应,防止盲目吸收存款带来的资金闲置和监管指标下滑,影响正常业务经营的开展。
继续抓好贷款营销业务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资本管理愈加增强,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地位没有改变,满足“三农”正常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仍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任务,农村信用社还将在较长的时间里继续依靠贷款业务来加快发展。因此,各机构要积极做好资本管理,实时测算贷款营销规模,有计划的进行贷款投放工作,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有效调整业务结构,将资金投向安全、高收益的市场,确保在资本限额内,资金得到充分运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大力开办中间业务
随着国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传统存贷款业务利差逐渐缩小,同时,“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资本约束管理,要在竞争中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各机构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大对占用很少或不占用资本的中间业务的拓展和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在盈利结构中的比重,为以后整体盈利模式的转变奠定基础。
合理控制拨备总量和比例
各机构应理性看待贷款拨备率的可能提高,认真做好风险分类工作,确保质量得到准确反映,适时进行风险计量和测算,在确保达标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合理进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
各机构应通过压力测试和应急预案,提高抵御潜在流动性风险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资产组合管理,优化配置各类资产的数量,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防线。综合运用头寸管理、指标管理、缺口管理、负债多样化管理和市场融资渠道开发维护等手段,保证流动性保持在合适的水平,逐步增加高变现能力流动性资产的比例,保持充足的超额备付金,在资产负债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确保即期支付能力不下降。另外,各机构还应逐步摸索和运用科技手段,对各业务品种、各期限段的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计量,提高资金安排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一是创新要具有特色。各机构要以多元化经营为发展方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开展创新,要面对广大客户需求,开发有特色的新产品和新业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努力避免低水平下的同质化竞争,不断提高综合盈利的能力。
二是创新要讲究科学。各机构在开展创新活动前要组织市场调研,针对市场的需求研发产品,在产品推出之前要认真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确定可行性,要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同时,严格进行成本核算,保证创新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三是创新要多方位。在信贷业务创新方面,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层次,推出多种类型的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