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嬗变

2011-12-31赵凌晖

新闻世界 2011年9期

  【摘要】由精英主导的媒介话语权,在新媒体语境下,开始向公共话语权转变,弱势群体也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本文从传者与受者的角度分析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弱势群体 媒介话语权 嬗变
  
  话语权指的是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由于弱势群体缺乏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缺乏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和手段,基本被排除在媒介表现内容之外,他们的媒介话语权被漠视和剥夺。媒介话语权的缺失,导致了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受阻,不利于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①
  在传统社会里,往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这些强势群体拥有主导作用的话语权。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使话语的多元化和异位化得以实现,屏蔽了真实身份的“电子人”脱离了社会身份意识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②他们能更自由、更自主、更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
  一、媒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话语空间
  一个和谐民主的社会应该在它的公共领域——大众媒体中听到各个社会阶层人群的声音。但事实并非如此,弱势群体在媒介话语权的争夺中被边缘化。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弱势群体在网络得到极大关注,大众传媒对于弱势群体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视,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精英话语霸权有所弱化
  “媒体的话语霸权是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凭借它自身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自以为是的、无可置疑的、预期受众不能拒绝和反对的信息霸权、知识霸权、舆论导向霸权等。”③而普通受众,更不要说经济与文化水平较低的弱势群体,判断一个主题是否重要,主要看媒介对该主题的重视程度。但基于平等、开放的互联网,各种各样的信息、评论聚集,不再是一家之言。
  从总体来说,传统媒体与网络互设议题,使之话语霸权现象有弱化倾向。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成为老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最便捷的表达利益诉求和赢取公众支持的通道。江西宜黄的拆迁自焚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事在网上引发舆论关注,进而主流媒体对此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使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双双问责。
  2、媒介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更多关注弱势群体
  媒介的背后虽有经济的、政治的等诸多力量的牵制和影响,但依然拥有着某种独立性和话语生产的自主权。在大众媒介无处不在的今天,媒介确实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权力和责任总是相对应的,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媒介必然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公平合理地反映社会各个群体的声音,包括弱势群体的声音。很多时候,媒介成了包括农民在内的弱势人群向社会发言的唯一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弱势群体,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愿望,成为媒介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例如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惨死一个多月却无人过问的前前后后。文章当天被各大网站转载,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点击率仅次于SARS报道。④近年来,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越来越多,从对“孙志刚案”的报道,到对“女乞丐之死”的关注;从聚焦“重庆最牛钉子户”,到“张海超开胸验肺”,媒体大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协调了社会利益,真正给弱势群体“留出了版面”、“留出了镜头”、“留下了声音”,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发展。
  3、精英视角向平民视角的转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表达渠道
  近几年媒介提倡的“平民视角”与“人文关怀”也为弱势群体提供了说话的渠道。当前越来越多的媒体举起了“人文关怀”的旗帜,对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其目的就是要以平等的、贴近的视角,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倡导社会的公正与平等,维护和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与尊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尊严。
  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这一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媒体各显其能,纷纷推出了专题专刊。其中,上海《东方早报》推出的“干杯,世博建设者”,将报道主角设定在那群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世博建设者身上:《过年带钱回家,儿子急等着做鼻窦炎手术!》、《小儿子叮嘱爸爸:记得给我买上海最好的玩具》、《听说孙孙春节后回家 病榻上的奶奶笑了》、《儿子天天想着看看爸爸 看看上海》、《探亲仅逛过超市 妻子的上海印象:超市很大 南站更大》、《给丈夫的视频中 妻子用口琴吹他最喜欢的歌》,这六篇文章组合成了“他们的家乡”板块,真实记录了几位世博建设者的生活。这些故事算不上曲折,但足够真实,这一切,源自报道者的人文情怀和平民视角,正因为他们对“弱势群体”、“小人物”给予应有的尊重,才使报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弱势群体如何表达利益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对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有所提升,并且在受到网络舆论的支持和影响下,弱势群体有了主动争取话语权的观念和积极性。
  1、弱势群体接近媒介的条件与能力提高
  随着媒体的发展,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在拥有媒介上的差别在缩小,他们能够较平等的接触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兴盛使弱势群体得到并使用媒介的程度得到提高。互联网进一步向低收入者覆盖。与2009年相比,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从18%上升到19.4%,月收入在5RIcbsVLFKzRa2kaYN8BGwA==01-2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也从41.7%上升至42.8%。无业\\下岗\\失业网民占比降低,因此无收入群体网民也从10%降低至4.6%。2010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同比增长16.9%。农户自发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普及有了显著的提升。⑤
  弱势群体不仅能够通过媒介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发网络舆论的关注。因此网络成为弱势群体表达诉求最容易的方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都在持续探索通过互联网有效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排解民怨的方法和途径。可以说,“网络问政”开辟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更好交流的全新平台。从2010年开始,微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和突发事件当事人开始使用微博,微博话题也从日常琐事转向社会事件,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
  2、弱势群体主体意识的增强
  近年来,农民群体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首先想到要找新闻单位曝光。媒介具有强大的话语形成能力,能够造成舆论影响和社会声势,从而对当权者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当权者因忌惮“民意”而不敢妄为。这种舆论监督己经成为媒介为农民代言的一种强大武器。改变了以往“农民即使被报道了也无法占据新闻报道的中心地位,很少能成为叙述的主体。他们无法说话,只能‘被说’的现象。”⑥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弱势群体在被传统媒体塑造的同时,也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江西宜黄的拆迁自焚案,自焚者家属钟如九姐妹运用微博进行事件发布引发舆论,他们的话语权和权益保护意识增强。
  三、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嬗变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众媒体对弱势群体关注程度有所提高,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数量和内容也有所增加和扩展,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