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声法在新闻播音中的运用
2011-12-31胡艳娟
新闻世界 2011年9期
【摘要】时代的飞速发展让受众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直接的是反映在对新闻播音水平的要求上。而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以及直播时间的增长,一些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因不能科学发声,嗓音疲劳嘶哑,长期带病用声,不仅影响身体健康,缩短播音寿命,而且影响了新闻播出质量,甚至影响了一个新闻栏目的形象。本文分析了科学用声的意义,探讨播音员应如何科学用声,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声音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服务。
【关键词】新闻播音 科学发声 心理状态
广播电视新闻现已成为大众百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时代的飞速发展让受众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为直接的是反映在对新闻播音水平的要求上。而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以及直播时间的增长,如果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不能正确控制气息,科学运用声音的话,就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播音任务,甚至影响播音生命。科学发声是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内在基石。
一、新闻播音对播音发声的要求
1、基本要求: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为了在快速运动的语流中仍能将事实叙述清楚,准确传达出新闻的新鲜点,就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做保证,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首先离不开科学的播音发声。播音员发声的基本要求为: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2、特殊要求:灵活应变、把握规律、增强交流、细致准确
(1)灵活应变:由于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直播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临时加播的重要稿件,这就要求播音员能迅速灵活应变突发事件。但在节目时长固定的前提下,加播稿件就意味着要相应缩短其他新闻稿件的播音时长,播音员大都采用加快播音语速来实现。如果不能科学发声,很容易使气息紧张、漂浮,让受众听起来“很赶”。
(2)把握规律: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新闻播音也是。广播新闻播音因缺少画面等辅助语言解说,因而交流感较弱,而电视新闻播音语言比广播新闻播音语言讲述感更强、语速偏快、力度稍弱、语言更自如。出镜播音(口播)的语言力度要弱于广播新闻播音,却强于新闻片配音;一般出镜播音的语速要快于广播新闻播音,却慢于新闻片配音;出镜播音的用声略低于广播新闻播音,却略高于新闻片配音;出镜播音的语言自如度要强于广播新闻播音,却弱于新闻片配音①。因此,播音员必须把握播音规律下意识地控制气息,说强的时候强,说弱的时候弱。气息“自动地”随感情的需要而变化,停而不断,始终处在控制中。
(3)增强交流:新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与受众交流。广播新闻只作用于受众听觉,因而更需要通过良好的气息控制使语言字字入耳而不失其自然。电视新闻播音大多需面对镜头,播音员的形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随着新闻内容的平民化、趣味化,新闻播音从“端起架子”转为与受众亲切平等的沟通,近似于和观众面对面交流,那么播音员在播音发声时,要注意让气息随着连续而流动的心理状态而发出的有声语言更具有交流感。
(4)细致准确:新闻稿件篇幅短,书面语言较多,长句和复杂句也较多,加之新闻播音语言节奏要明快,就要求播音员要有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吐字要干净利落,做到播短句时气不散,播长句时气不断。电视新闻片配音中要想使配音时语言始终有介绍、补充画面之感,播音发声也要有画面感。配音语言的快、慢、等、抢受画面内容、片子节奏及具体人、景、物的制约,因此发声时,要充分运用偷气、抢气、换气、加长音时等办法细致准确地表情达意。
二、科学发声在新闻播音中的重要作用
1、科学发声,可以正确传情达意
用声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播音员在新闻节目中肩负着信息传递的使命,是与观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播音员没有高度熟练的用声技巧,工作起来难免出错。如在民生新闻直播中,经常会出现播音员因用声错误,造成对稿件感情基调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现象发生。
2、科学发声,可以控制情感,展现声音魅力
播音员的任务就是将语言文字变成有目的、有对象、有态度、有感情的有声语言传达给受众。可以说是用声音去打动每一个人的心灵。
科学用声可以使播音员准确规范、清晰流畅播送稿件内容。科学用声会使声音圆润集中,使人产生快感。一般来说,新闻播音中男声偏刚健,女声偏柔美,但过刚或过柔都不会使声音产生美感,过刚听起来呆板生硬,过柔听起来萎靡不振。声音过亮,过多地用实声,听起来“拙”,过多地用气声,听起来“假”,而且一味地用气声,发声效率低、漏气过多,增加了吸气负担,容易出现吸气杂音,给人以造作之感,因此只有刚柔并济、虚实结合的声音才会使人产生美感。播音员用声练声的目的:练到用到佳处,只觉得自己的感情随节目内容而起伏跌宕,声音得心应口,把胸中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不觉有任何负担;听的人只觉得为节目的内容所吸引、所感染而完全“忘掉”了播音员的声音。这才是播音用声的出神入化境界。②
3、科学发声,可以展现良好的口播形象
电视新闻播音中,一般将出镜播音称为口播。电视新闻播音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需要播音员具有端庄、大方的口播形象。电视新闻的形式也制约着电视播音员不能直接与观众交流,所以播音员的眼神、表情、体态、服饰、化妆等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信息,这种信息被称之为“非语言传播”。这种“非语言传播”渲染着整个电视新闻节目的色彩,体现其整体的基调,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新闻播音员如何科学发声
1、了解发音器官功能和自己的声音,分析发音器官发声活动的规律
发音器官是指在言语活动中参与发音动作的人体器官。在语音形成的过程中,人体头、颈、胸、腹等部位的一百多块肌肉控制着不同的器官协同产生发音动作。新闻播音员要想科学用声,就必须先了解这些发音器官的功能,分析发音器官发声活动的规律,才能有目的地加强发声训练。
另外,新闻播音员还应了解自己的声音、音高、音量、音色、音长。播音员播音时应该用自己的自如声区,即自然音域中除了发得不自如的最低及最高的两三个音。一般来说,播音员的自如声区以能达到一个半八度以上为好,尤其是偏低的部分运用最多,如果音域窄要在偏低部分练扎实的基础上逐渐扩展。人为地吊高或压低都使喉部处于不自然状态,反而会降低音高幅度的变化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音时要特别注自己的音量。有经验的播音员大都有这种体会:不扩大音量更有利于自如驾驭自己的声音;由于排除了扩大音量的负担,也较容易进入稿件内容要求的情绪状态。当然,播音的音量也不能过小,过小了吸气声和其他杂音就容易混入。
2、加强发声基本功训练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在了解了发音器官功能及自己的声音后,就应该多加强发声基本功训练了。播音发声采用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对呼吸控制的要求,即能够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调节呼吸,使气息顺畅、均匀,深浅适中,运用自如③。这就牵涉到气息量的问题。每个播音员的气息量是不同的,经过训练和没经过训练也是不同的。新闻稿件长短不一,虽然多数以短消息为主,但往往气势较大的政论性稿件都是很长,它要求播音员声高由始至终保持一定力度,不减不衰,从容不迫,这就要求播音员气息量大,同时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播音员可以通过数数或“数葫芦”来练习气息量,通过“闻花香”的方法练习吸气量,通过练发“S”这个音来稳劲呼气能力。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经常会听到新闻播音中有“喷口”、吸气杂音出现。这是因为播音员在播稿时,呼气时间较长,不能在句中进行很好的补气、偷气、甚至短时无声吸气,也就是对气息没能做到控制自如。那就要工作之余多做些长句子的补气、偷气练习。
3、调节播音时的心理状态
广播电视新闻播音都是话筒前的工作,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播音员如过分紧张,可造成心率血压肌紧度发生显著改变,无法控制气息,致使新闻越播越快,越播越紧,声音捏挤、抖颤、气浅声浮不能自己,进而肌肉僵持、表情不自然、不敢抬头交流甚至影响新闻的正常播出。而适度紧张,反而有利于播音员快速进入播音状态,更好地表情达意。
话筒前的紧张状态一方面可以通过生理调控法进行调整,比如:“深呼吸”,使僵持的声音气息进行些许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诱导法,比如在播音前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一定能顺利播好”、“我的状态很好”,以稳定自己的情绪,发挥正常水平。还可以通过模拟法进行训练。平时要求自己像直播那样去做,多模拟多练习必然能增加经验,激发良好的播讲愿望。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要想有良好的播讲状态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水平,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心境,提高“抗干扰”能力,要能做到面对环境嘈杂声音的干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声音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更是新闻播音员向受众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如果把新闻播音比作一座大厦,文字和电视画面是它的墙体,声音就是它的基石。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只有保护好、锻炼好自己的声音,科学用声、正确创作才能进一步体现新闻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4
②徐恒:《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5:12-13
③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261
(作者:定远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二级播音员)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