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用电视镜头呈现古城文化

2011-12-31王林钟

新闻世界 2011年9期

  【摘要】电视镜头将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画面形象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从中获得新闻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和“美”的享受。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利用电视镜头宣扬传承古城的灿烂历史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电视镜头 宣扬传承 历史文化
  
  永泰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以年号永泰为县名。建县1200多年来,勤劳淳朴的永泰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志士。如何通过电视镜头再现千年古县的灿烂历史,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了解和认识家乡过去的辉煌,激发他们爱乡爱国的热情,这是摆在我们电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再现历史文化的必要性
  1、千年古县的灿烂历史
  千年历史的风风雨雨,造就了永泰人尚文崇武的乡风。宋乾道年间,七年三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名魁天下。黄龟年四疏弹劾秦桧,气壮山河。张肩孟五子登科,三代人十八条官带,煊赫一时。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词作家之一。明清代有贤人出,王稱曾誉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是编修《永乐大典》的副总裁官。黄文焕著述不下数十卷。黄任诗司工巧,名噪江南,被乾隆皇帝赞为“福建之宝”。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者、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的黄展云,原中共福建省委旧址——葛岭镇官烈村,现代林业专家俞新妥等名人名址彪炳史册。
  永泰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曾出过四个武状元,是南拳的故乡,还是虎尊拳等15个拳种的发源地。
  永泰县是著名的“李果之乡”、“建筑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县”、“全国生态示范县”、“福建十大空中最美家园”之一、“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嵩口镇还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全县境内有文物古迹、游览胜地116处。近年开发的青云山和天门山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2、历史需要传承和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环境、风土人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道德标准、理想追求;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特定文化去感召、引领和带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我们必须传承历史,然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融合健康向上、激昂奋进的新思想、新思维,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电视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基层电视台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媒体,它能在第一时间感知民生疾苦,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永泰广播电视台是目前永泰唯一的新闻宣传媒体,因此,在宣传千年古县的灿烂历史中,电视工作者肩上的担子显得尤为沉重。当我们将电视传媒上升到文化层面的时候,电视传媒就不仅仅是一种传媒工具,它还有其更为重要的职能,即文化传承。
  二、电视宣传的优势和局限性
  1、优势
  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需要借助现代传媒来表现和传播。目前该县有线电视已实现全面覆盖,用户达五万多户。电视传播是视听双通道的信息传播,因此信息含量比较丰富。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相比,电视媒介在宣传报道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现场采访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是单纯的文字报道所不能比的,充分利用多种电视元素进行叙述和表现,宣传报道会更加生动。电视宣传在画面上精心选择和编辑,讲究视觉效果,解说词、同期声与画面的密切配合,成为完整的信息整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局限性
  纪录片的文化记忆功能在互文性意义上得到蒙太奇建构,因此,纪录片只能重构历史真实,而无法复制历史真实。无法跨越时空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受时间和篇幅限制。电视媒体的宣传报道不能像文字报道那样留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扬长避短探索前行
  永泰广播电视台在宣传千年古县的灿烂历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笔者负责或参与了部分选题的采访报道,下面是采访报道的一些具体内容和做法。
  1、实现纪录片创作的社会价值,必然离不开对人物和事件的关注
  南宋乾道年间七年三科状元是永泰人民最感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为此,我台对这一历史也做了浓墨重彩的宣传。鉴于状元文化涉及的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因此我们开设了《状元及第》小栏目,进行系列报道,每组二到三分钟,在收视率最高的《永泰新闻》中播出。在采访报道中,从拍摄众人所熟悉的联奎公园内的联奎塔和状元祠里的状元塑像开始,给人一种三状元就在身边的感觉,由此引出永泰三个文状元和四个武状元文化。接着拍摄这些状元们的代表性事迹挂图和雕刻等,细细讲述他们的故事和传说,拍摄他们的出生地、相关物品和墓葬等古迹,就状元相关典故和事迹采访县内权威人物和状元故里老者。永泰虎尊拳目前已流传至加拿大和日本等海外多个国家,所以在采访中,用镜头再现了日本和加拿大等国武术爱好者到该县交流的场景。在采访报道这些事例中适当穿插历史上武状元的故事,激发群众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起永泰是全国武术之乡的自豪感。
  2、纪录片的文化价值表现在立足于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全局,一种大文化视野
  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纪录和见证现实和历史,具有巨大的历史文献价值,与此同时,它也就承担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功能。永泰县的张圣君信仰文化传播广泛,不仅在本县广泛传播,而且在东南亚和台湾一带信众众多。近十多年来,每年台湾都有数批信众组团前来这两地寻祖进香。张圣君信仰文化已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纽带。因此我台又不失时机地把宣传张圣君文化摆上重要的议程。在台湾进香团前来进香的时候,笔者就跟随他们用镜头记录下台湾信众寻祖进香的热闹场面,然后结合方壶岩、方广岩、圣君坪、千顶峰、双狮峰、天池等张圣君活动过的遗迹进行宣传。该县广泛流传着张圣君仙桃坪钟离子赐桃成仙、两师兄方壶岩助圣君除五通鬼、方广岩斗法“长眉大佛”遇白衣女(观世音)洗黑炭点化醒悟、用“文法”挑走贪心财主两仓谷子、赤水斩蛇等传说故事。用镜头逐一拍摄下这些遗迹,然后配以动画、有关资料或老人讲述等形式,把这些故事再现于荧屏,让张圣君信仰文化发扬光大。纪录片故事化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不露声色地融文化性与知识性在好看的故事里。在故事背后隐藏某种理念或文化是纪录片对文化进行电视深度解析的一个巧妙手法。
  3、一部片子,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拍摄主体的展示上,而没有将其置于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剖析和阐述,那么它的现实意义将会大打折扣,难免会有自娱自乐之嫌
  永泰县的嵩口镇于2009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在该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期间,我台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嵩口镇属千年古镇,地处永泰、仙游、尤溪、德化、闽清五县交界处,涉及福州、莆田、泉州、三明四市,在古时是闽中水陆交通中心,成为人流、物流、货流的集散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今依然留存下120多座明清古民居和古寨堡。在宣传报道该镇时,笔者选择人们熟悉的嵩口古码头作为开头,让主持人站在古码头的沙滩上,把观众带入这座千年古镇,然后用电视镜头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其环境空间、扩大视野,展现广阔的景象,确保内容真实和丰富。
  纪录片大众化的另一个手法就是真实再现,以这种方式带领受众从发现的角度去看历史,这也是纪录片的价值体现。
  第一,再现嵩口全景。在展现嵩口地理位置时,拍摄了古码头目前留下的石碑和石刻上的文字、斑驳数百年的台阶、通往古码头的鹅卵石旧街道、古码头旁的妈祖庙和目前依然留存的码头建筑等,述说当时码头的繁华景象。同时介绍了“嵩口司铁印直行”的传说,并用几次战争事例讲述嵩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较好地显示出嵩口重要的地理位置,反映出旧时嵩口作为客流、货流、物流集散地的辉煌。
  第二,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至今依然保留相对完整的古民居,用镜头淋漓尽致地展示被历史的灰尘覆盖下的门楼、挑檐、雕刻精美的窗棂、屏风、柱础和金碧辉煌的雕梁画栋,讲述这些古民居的风格、特色、设计、布局和防匪、防盗、防火、排水设施以及古民居主人的故事。
  第三,镜头转到嵩口镇月洲村,讲述张圣君和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在介绍张圣君时特别介绍了月洲村的宁远庄,用镜头展示庄内独特的四梁扛井建筑结构、楹联和正门小厅及正厅两边墙上目前依稀可辨字迹斑驳的古时各级“捷报”。
  张元干词风豪放、慷慨激昂,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对张元干的为人和词作赞誉有加,所以在拍摄张元干故居时,有意用镜头再现张元干的词作,重点介绍张元干事迹,介绍清乾隆年间御编的《四库全书》中张元干的《芦川归来集》十卷。
  此外还拍摄了月洲的张氏祠堂,介绍月洲张氏始祖唐末梁国公张睦和月洲村宋、元、明、清张氏共走出的48位进士以及宋皇佑五年之后月洲演绎出的张肩孟父子六人六进士、五子同朝、祖孙三代18条官带的科举辉煌。
  第四,拍摄嵩口镇已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纸狮、橡板龙、虎尊拳、安海拳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婚嫁、乔迁、生诞、丧葬、节令以及嵩口著名的小吃蛋燕、美人糕、九重果、满洲糕、绿豆糕等,细述嵩口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同时,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寨堡、古墓葬、古井、鱼缸、进士匾、石槽等,综合介绍嵩口镇的其他文物古迹。
  电视纪录片的生命力是由其文化价值所决定。它不仅体现在对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的传播,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对一种意义文化的传播。千年古文化的宣传展示,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极大兴趣,许多当地群众看了电视节目后惊呼:我们家乡的历史原来如此灿烂辉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知其妙。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展示出来、传承下去,这样才无愧于电视工作者的称号。
  (作者:永泰县广播电视台记者)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