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模式
2011-12-31张玉琴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摘 要: 本文对职教规模化办学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反思了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模式,以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规模化办学 现状 必要性 理论思想
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目前主要是设立职业教育集团和职业教育城(园区)。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进程可简要分成“自主活动”和“政府主导”两个阶段。“自主活动”阶段始于20世纪8O年代末9O年代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院校集合型”的职业教育集团、“资源集约型”的职业教育集团、“校企集合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上述集合体职教模式的优势和绩效各有特点,它是我国“政府主导”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路子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由“自主活动”上升为“政府主导”的办学行为。据中国职教学会统计,至2009年,由“政府主导”已建和在建的职教集团和职业教育城数量达到325个。
目前,由“政府主导”建立的职教集团,数量在逐步增加。从其运作实践看,不乏成功的案例,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的必要性
1.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诉求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职教模式,从90年代起,尽管有较大变革,但职教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体制、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等,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深化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职教办学体制的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2.职业教育数量猛增的严峻挑战
2l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闻的突变,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据教育部统计,中等职业教育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扩招100万,2007年再扩招60万。招生规模已达81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之比为49∶51,占据了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也在扩大,2007年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的一半;各种形式的培训1.5亿人次。迅速增长的职教招生人数,急切呼唤着“质”与“量”统一的规模化办学模式的出现。
3.有效利用资源增强教育效果的迫切愿望
21世纪以来,我国职教综合实力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而言,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核心问题是:社会上还存在鄙薄和忽视职教的倾向;职教投入和生均资源严重不足;职教管理体制陈旧,统筹力度不够;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教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现行职教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郑州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96所,在校生18万人,每校平均不到2000人。更有不少学校每年招生不足100人,办学效益低下,甚至是浪费资源。同时由于学校多,规模小,各校之间抢生源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使一些学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争生源上,从而影响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资源利用率,才能够增强教育效果。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探讨、实践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之路。
三、职教规模化办学的理论思考
1.职教规模化的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双赢、共同发展为目的,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构建的多法人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则是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多法人联合体的办学行为。
2.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的理论思考。
职业教育城市化即职教城是以城校融合、校企融合、校居融合为理念,把职业教育作为主元素的城市化规划建设思路,它不仅仅是若干职教院校的组合,而是把职业学校、住宅、商业服务、企业的要素统筹考虑,规划设计的现代化的宜教、宜居、宜企、宜游的城市。城校融合是城市以职教为品牌,职教以城市为依托相互依托,互为促进;校企融合是学校和企业紧密的校企合作,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同时又可以是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而探索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校居融合是统筹考虑进入学校的教职工居住问题,设立教师居住小区,统一解决教职工的居住问题,避免每个学校都建成前校后居,政府成本价售房给教职工。对进驻职教城的职业学校要求达到一定的规模,或由几所学校整合为上规模的学校。整个职教城集中设立若干体育中心满足各学校的学生体育锻炼场所,设立若干个后勤服务集团专门服务学生的食宿。这样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和训练,实现职教城学校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规模化效益。
3.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的思路从理论上讲是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的理想模式。运作得好,它可以充分发挥各要素之间的功能,达到资源共享、提升效益的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协调各要素之间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关键是政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这三个要素。他们既是城市化办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又是城市化化办学的责任者和利益奋斗者。其中,政府主导是城市化办学的核心动力。职业院校的加入是城市化办学的直接动力,行业企业参与是职教城市化办学的关键动力。
(1)政府的定位。政府作为关键要素,它的战略定位关系到职教城建设结果。政府应该定位于由职教城的建设来提升原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即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而不是通过职教城的建设从中获得多少资金收益。唯有这样的定位才能协调院校、企业、商业服务、地产住宅之间的关系,才能吸引优质学校入驻,才能调动企业投入的积极性。
(2)协调职教城各实体相关利益。均衡各实体的社会责任和利益分配是职教规模化的城市化办学之路能走得长远的关键。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处理好职教城中学校、体育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商住等各实体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工。
(3)能否引来优质的学校,能否使进驻的学校良好发展关键是政府能否提供优惠政策和更具优厚的办学条件。
参考文献:
[1]鲍贤俊,孙梅,吴国伟.浅谈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背景研究与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