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视学生现

2011-12-31臧勇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技校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把工夫下在课前,把力量放在课内,向学生、教师、管理、科研要质量,并阐述实施这些措施对师生、学校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技校生 学习现状 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目前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各个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技校生的学习现状入手,探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问题。
  1.技校生学习现状分析
  1.1对学习严重不感兴趣。
  技校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面之广、程度之深、原因之复杂,是其他性质学校均不可比拟的。说其面广,乃是因为几乎存在于每一位学生身上;说其程度深,指学生不感兴趣由来已久,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其原因复杂,有学习基础差、目的不明确、科目繁多、受歧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几乎都是原来学校中的“混混儿”,或是一而再再而三被考试淘汰下来的“落后生”。
  1.2学习动机不明确。
  技校生学习动机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有的学生认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干什么事都只看钱,不看才干,自己学习也不好,也没有一个能给我一切的父母或亲戚,即使学,也不会有一份好工作。尤其是那些成绩好,没有关系的学生更是这样想。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家庭条件好,或者是社会关系好,不但整日不学习,还处处炫耀他们的优越性,这更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知识只要够用就行。有的家长“财大气粗”,当着学生的面就说,我们不是来学习的,而是来混文凭的;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现在上班太小,来技校只为长长个子,学不学没关系;还有的家长说,只要你们看住孩子就行了。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要有书读、有学上就可以,而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1.3学习情感淡漠。
  首先,学生基础差,教材难度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由此发生情感负迁移,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1.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技校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学习意志不坚定,因此,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学业上的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此以往,便产生厌学情绪。
  1.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被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技校生得到的少之又少,可见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以上这无情的现实昭示了技校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教学难度,要想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心血。
  2.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45分钟要质量
  2.1把工夫下在课前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不容易,而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容易。其中的秘诀就是工夫下在课前。为此,根据各课程的要求,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学校要建立备课组织机构,采取集体备课方式,严格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教师要备详细教案,注重实效性、可操作性,学期内定期检查抽查教案3-4次,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2把力量放在课内
  课堂教学课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及时检查反馈和巩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下列做法。
  2.2.1向学生要质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努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及学习责任。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快乐感和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要求,因材施教;(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们一种自觉行为;(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多进行学法指导,在会学中找到学会的途径,促其提高学习效率;(4)开展好各种活动,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尽情地享受教育和学习成果,品尝到学习的成功,并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之形成良好的学风,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2.2向教师要质量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向教师要质量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2.2.2.1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好师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对教师进行教育,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2.2.2.2对教师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把“学校以质量为中心”,“教师以质量为生命”的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的灵魂,使“质量立校”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让广大教职员工深刻地认识到:不讲质量的学校是没有发展前途和生存空间的;不按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是违背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因而是无序、无效的;脱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因而无质量可言;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质量是主旋律,一刻也不能放松,以此促使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2.2.2.3强化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做好培训工作,经常让教师参加一些听课和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学校中的中青年教师,通过结对帮教、集体备课、每周一研、上课竞赛等活动和形式来促使他们掌握课堂教学的本领,并早日成为教学骨干,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2.3向管理要质量
  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在抓教学常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细化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查等各个环节下工夫,提高实效。(2)建立和健全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师教学常规检查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要做到定期检查和平时检查相结合;领导检查和教师自查、教师互查、教研组检查相结合;检查后要做到及时交流,反馈信息,帮助提高。要建立起奖勤罚懒的制度,激发教师抓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对教学质量实行监控管理,改革部分学科的评价方法,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
  2.2.4向教科研要质量
  教学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定期认真开展好教研活动,让教师们都有上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说课、评课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实践和展示的机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活动,以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目的。鼓励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活动,所选课题要切合实际,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质量服务。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整体工程,其质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我们用心揣摩、细心研究、反复实验,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田小丽.影响课堂质量主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3,(11)65-68.
  [2]蒋炳吉.提高教学质量策略刍析[J].四川教育,2006,(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