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趣味化教学之我见

2011-12-31余建英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善于将生物学中一些深奥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简易化、趣味化,挖出隐含在平淡枯燥知识中的“兴趣点”,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乐而愿学,乐而好学,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趣味教学 快乐学习
  
  高中的生物教学内容与初中所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高中生物进入了一个微观的世界,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时,常常会产生一种“既爱又恨”的感觉:爱是因为他们生物界的无穷奥秘有着浓厚的兴趣,恨是因为高中生物比较抽象和深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善于将生物学中一些深奥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简易化、趣味化,挖出隐含在平淡枯燥知识中的“兴趣点”,激励学生乐而愿学,乐而好学,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就能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在生物教育过程中我认为进行趣味教学可从多方面着手。
  一、巧设疑难,以理激趣
  兴趣是引起注意的“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和载体。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推动学生在设疑和释疑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相应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如学生在阅读“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前,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是什么样的化合物?(2)氨基酸是怎样形成多肽的?(3)多肽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4)氨基酸数目相同,能形成相同的蛋白质吗?(5)氨基酸数目相同,种类相同,能形成相同的蛋白质吗?……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能使阅读更具针对性,既体现了知识的理趣,又强化了教学内容,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二、妙用诗词,形象致趣
  生物学知识涉及生物的方方面面,对于某些内容,可以巧妙地运用诗词、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翱翔在生物知识的天空。同时,又由于教师妙语连珠,学生自然呈趣。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时可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温度对植物的影响。这样的引用妙趣横生,可以让学生在享受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形象地理解生物知识,从而达到趣学、乐学的目的。
  三、巧妙总结,简化引趣
  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要求记忆的,对此教师可作一些巧妙的总结,以便于学生的记忆,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总结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图解、表格、顺口溜等,根据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例如“+GCd4Yc0GuLy/hNG4padXQ==细胞增殖”一节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其总结如下: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固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体消失显膜仁。学生通过顺口溜,再结合图形,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和记住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如对于人体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可总结成:“甲携赖异本亮色书”(甲:甲硫氨酸,携:缬氨酸,赖:赖氨酸,异: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这样学生记起来就比较容易。对于生物学中的另一难点遗传和变异中人类遗传病的判断可总结成:“无中生有病女为常隐,有中生无病女为常显。”这样总结后就便于学生的记忆,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对于激发和增强他们的生物学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巧设实践,生活促趣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征服者。生物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发掘学生的潜能,指导他们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理论,并从中获取成功的快乐。在讲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时,教师可这样引导:(1)为什么增肥容易减肥难?这是因为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2)鲁迅说“牛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整个同化作用的过程是什么?草的蛋白质→草的氨基酸→牛的氨基酸→牛的蛋白质。
  五、语言幽默,以谐生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讲XY和ZW型性别决定时,为了让农村男同学摒弃重男轻女的思想,我特意强调:“生儿生女取决于哪一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所以,男同学要注意了,今后,要是你老婆生了个女儿,千万不能怪你老婆肚子不争气哟!如果真的要怪老婆不争气也可以,那就自动降格为鸡。因为鸡属于ZW型的生物,母鸡是生“儿”还是生“女”就取决于哪种类型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因此,公鸡要是不喜欢“女儿”的话,就可以怪母鸡肚子不争气哟!”同学们哈哈大笑。
  本着对教学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和教法中的趣味点,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其积极性,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