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
2011-12-31吕敏玲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摘 要: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文对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英语阅读 课堂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教学生语言知识,而且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内涵
思维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大脑,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于创新思维,我国教育名家温寒汇曾作过概括:“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两种思维新颖、灵活的结合。”创新思维是比一般思维更高级的形式,是主动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七个方面思维能力的综合过程,即质疑思维、假设推断思维、探究思维、想象(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灵感思维)。
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现状和原因
目前的课堂教学偏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而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文信息量大,内容生动,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文学艺术、工作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体育卫生和人权政治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传记、小说、传奇、小品、戏剧、诗歌、书信、日记、说明文等。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进行识别、接收、加工和处理的思维过程。教师可在英语阅读课中充分利用好如此丰富的课文材料,巧设活动,有系统地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英语阅读课中的创新思维活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思维的过程,把阅读教学分为三步进行:①阅读前的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②阅读中的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③阅读后的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第一步:阅读前的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导入新课中巧妙地导入,使学生刚开始就产生“释疑”的欲望,积极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1.头脑风暴式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辐射思维。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以话题为中心,采用头脑风暴法,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辐射思维能力。如学“Ann’s best friend”(NSEFC Book 1 Unit 1)时,可提问: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学生则抢答responsible,honest,brave,generous,patient,selfless,considerate,kindhearted,open-minded,diligent,helpful,humorous等形容人的品质的词语,老师再引入课文,提问学生:“What is Ann’s friend like?”又如学“First aid for burns”前(NSEFC Book 5 Unit 5),可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活跃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图片、视频、开放式问题导入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课文插图,或来自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图片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对阅读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例如,“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NSEFC Book 2 Unit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珍贵文物Amber Room的历史及教育人们要珍惜文物,保护文物和远离战争的意义。教学时,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敦煌壁画、圆明园、兵马俑和Amber Room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First impressions”(NSEFC Book 5 Unit 3)是一篇科幻文章,通过李强的一次时空之旅,向人们展示未来生活的面貌。可通过展示人们过去、现在的生活图片,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未来的人类生活,从Transport,Work,Finance and currency,Languages Environment,Education,Houses,Communication七个方面进行讨论导入新课。
第二步:阅读中的思维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1.利用归纳对比练习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归纳和对比是思考、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的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如“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NSEFC Book 1 Unit 2)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归纳和对比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2.利用篇章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筛选,主题概括、推断作者写作意图等逻辑思维能力。
目前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也以篇章形式考查此能力。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篇章模式理论运用于语篇阅读,有助于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及其主题概括,信息筛选等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常见的篇章模式有:问题—解决(problem-solution pattern);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叙事模式(narrative)和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如“Heroic teenager receeives award”(NSEFC Book 5 Unit 5)是描述一件事情过程的课文,可运用叙事型文体模式(narrative),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Read the article and then put these events in the order.
The attacker ran away.
Anne was attacked and started to scream.
John performed first aid on Anne
John was studying in his house.
The ambulance arrived.
John ran outside with his father.
John found Anne in her garden with terrible knife wounds.
答案:4、2、6、1、7、3、5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NSEFC Book 6 Unit 1)的第一段为总起段,介绍课文的主题和在文中将要陈述的内容,第二、三、四、五段以时间为线,把时间与绘画风格的变化进行有机结合,每段的第一句为中心句,文章脉络分明,是典型的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可设计如下练习:
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答案:B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类型问题,在阅读中掌握篇章逻辑思路,提高理解能力。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tells us in the text that...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writer’s view in this reading passage?
3.利用多媒体技术,放飞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教材声情并茂的特点,借助图片、实物、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Puzzles in geography”(NSEFC Book 5 Unit 2)是一篇介绍英国概况的说明文,主要从地理、历史、政治及文化等角度阐述了英国的概况,交错复杂,较难理解。通过利用地图动画演示、英国风景、风情图片帮助学生对英国有感性的认知,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步:阅读后的思维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1.巧用问题点拨,培养学生的推断探究思维。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近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较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得出语篇中不曾明显表达但又蕴涵其中的意义。对于那些思想意义较深的课文,教师可设计一些讨论题,使学生在整体语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例如,我们可以提出:
Marty’s story(NSEFC Book 7 Unit 1)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摇?摇.
A.Marty asks others to feel sorry for him.
B.Marty never loses heart.
C.Marty is afraid of being made fun of.
D.Marty will not accept any encouragement because he has grown stronger.
答案:B
Clon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NSEFC Book 8 Unit 2)
The sheep that donated the somatic cell most probably lived ?摇?摇?摇 years.
A.3 B.6 C.9 D.12
答案:D
2.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思维和辩证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天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例如:学“Clon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NSEFC Book 8 Unit 2)时,可提问“What’s your opinion of cloning?”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学“Satisfaction guaranteed”(NSEFC Book 7 Unit 2)时,学生分组讨论:Imagine having a robot in our houses to do the housework.Discuss what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 the situation would be.
Positive effects:I think it is wonderful for people to have robots in their houses to do the housework.After a day’s work,when people get home,they can be really relaxed with everything prepared by their robots.A robot never gets tired.Nor does it complain.Life will be very easy and comfortable.
Negative effects:Maybe people can enjoy a very comfortable life with the help of their robots.But at the same time I believe people will lose the ability to do housework.As time goes by,people cannot live well without a robot’s help.I think that kind of life would be terrible.
3.创设交流情境,活化创新思维空间,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创新思维是再创造的思维过程,我们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给学生发挥其创造力的空间。如学“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NSEFC Book 1 Unit 4)时,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以课件形式把图片、文字、视频整合起来,制作一辑汶川地震专题,介绍汶川地震情况及地震时的逃生技能。学“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NSEFC Book 3 Unit 1)时,学生刚过完春节回校,可让他们说说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复述是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的创新思维过程,教师也可以利用课文材料,做阅读后的复述训练,可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或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
五、结语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求知、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教师应钻研教材,巧设活动,在课文教学中坚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尚晓兰.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方式的训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2.
[2]何忠花.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方法.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