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和提高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新思路

2011-12-31沈超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困扰高中数学老师的难题。高中生大多反映数学难学,但不得不硬着头皮艰难地学习数学。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路,以期能帮助培养和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把这一知识产生的背景告诉学生,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告诉学生数学是有用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概率”知识时,列举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彩票销售点,还有公园里抓彩球摸奖活动,都要用到概率知识计算中奖率。
  现阶段很多高中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名人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感受更具体的数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高中椭圆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道具来画椭圆,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椭圆是怎样产生,从而为给椭圆下定义,求椭圆标准方程做准备。还有在学习空间几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空间,发现多种点线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教具,比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模型,让学生多观察、多想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探究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虽然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它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四、教师需要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题,从而产生“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应让学生具备在“问题解决”中研究探讨知识的发现、理解和掌握,并归纳抽象成理性的知识的能力。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问题解决为学习过程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探讨、总结并获取知识。这是一种课堂功能的转换,即课堂不是教师教的课堂,而是学生学的课堂。这种课堂学习模式称为“学法模式”。这种模式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突出了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如果说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一种“硬件”,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无疑是一种“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多讨论,多动手,多比较,多改进,多阅读,相信做到这“五多”,学生的数学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