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数学
2011-12-31陈素君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摘 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飞跃。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 创新教育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感召力的字眼,创新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灵魂。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孔子语:“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疑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和认知冲突,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里,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或者追寻老师的问题而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学生没有问题时,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措施让学生问问题,也就是激发学生的潜在问题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只有学生能“问”、会“问”、善“问”,带着问题思考,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所以,研究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原因,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问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有问题,这些问题在哪里呢?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要使学生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鼓励学生向唯一答案挑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一题多解,出变式题,多挖题目的外延,培养学生的挑战习惯。例如:如图,AB、DC是⊙O的两条弦,交点为E,且AD=BC,求证:AB=CD.
第二,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寻找问题。鼓励学生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换位思考或从对立面思考问题,等等。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是在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发现了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相传那天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玩乐,只有毕达哥拉斯看着朋友的方砖地发起呆来,就是因为朋友家用直角三角形铺成的黑白相间的方砖地砖上的三个正方形存在着某种数学关系,由此给出了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再平凡的事物都有其内在深奥的道理,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敢于向书本、权威质疑。对于书本中一些问题有不同想法时,把想法提出来进行讨论和研究,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开阔视野,获得更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注意以上几个问题的培养与训练,给学生营造极大的思维空间,对学好数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潜在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自己带问题去课堂,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兴趣固然好,要是学生没有什么问题,老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学内容等应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这方面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潜在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几乎没有给学生“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不爱问、不想问。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讲历史故事、设计悬念、游戏情境等方法使学生产生疑惑,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讲《简易逻辑》这一节时,开场白可以这样设计:古希腊国王要处死一名囚犯,临刑之前,国王对囚犯说,如果你说一句真话,则要杀头,如果你说一句假话,也要杀头,但是囚犯说了一句话,国王反而释放他了。同学们,想一想:囚犯说了一句什么话,救了自己的性命?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有了问题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本节内容,而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造就了双赢的局面。
第二,导错法,引导学生发问。教育革新家阿莫纳什维利说:“我们要找到这样的一种方法:不是把知识‘注入’儿童的大脑,而是要让他们向我‘夺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设计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问题,老师追问是否有解决方法,进一步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疑问,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第三,开动脑筋,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不断发出疑问,不断开动脑筋,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都有很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将想象的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对比或相类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进行类比或对比学习。如在上《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时,学生已经有了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基础,肯定会想:会不会一样或类似呢?这时,应让同学们自主学习讨论,从而获取新知识。
第四,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换位思考,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被提问的时候多,让其换位思考,当“小老师”,同学们肯定积极性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提问意识,又可以更主动地发展思维,获取知识。
第五,在所学内容关键处难点处诱发学生质疑。对本堂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启发时切忌离内容太远;在内容关键处启发时用神态、眼神等提示直击目标,切忌不痛不痒,要提不提;在内容的难点处可以反复设疑引疑,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切忌避重就轻,轻描淡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问题”进课堂,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功能。教师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善问”,自己首先要“能问”,以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由此可造就出有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飞跃。我们任何时候都应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让创新真正成为教育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湛蓊才主编.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吴立刚.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