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2011-12-31唐社勇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摘 要: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课堂教学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效率低下,潜力难以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其实,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历,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问引思,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掌握真本领;引导学生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探求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感悟 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结合生活实际,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一次函数”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花线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有50元,从现在起每月存款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为y元,同学们会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12x+50。
  在教学“实践与探索”时,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王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的当月起每个月存款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同学们在同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小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并在图上找一找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同学们会分别列出一次函数y=12x+50和正比例函数y=18x。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欣赏生活中的对称——体验“美”。发现图形的对称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具有科学性。耳朵的对称,让我们听声音更加清晰,有立体感;眼睛的对称,让我们看物体更加准确;蝴蝶和蜻蜓能在空中自由的飞行就是因为它们有对称的翅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剪纸艺术;中国最具魅力的国粹之一——京剧脸谱;国家的标志——国旗;吉祥物——平安吉祥的象征,等等,以“美”为主线,镶嵌两个“对称”于其中,图形的对称美、简洁美尽在其中,使学生丰富审美感,愉悦身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延伸课堂教学,在实践应用中学数学
  常言道“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技能创造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不等式”后,我让学生思考:有四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跷跷板,他们的体重分别为P、Q、R、S,由下图可知,这四个小朋友体重的大小关系是( )。
  此题是比较新颖的实物图形信息迁移题。要从三张实图得到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要求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再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解释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把课内结论向现实生活实例延伸,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而认识数学的价值。
  三、增强策略意识,在解决问题中学数学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也应重视策略研究。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五四青年节了,小明准备了6个白球、2个绿球、3个黄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我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格,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着开发利用。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乐趣,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一节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的设计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再由设计者对自己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学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