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011-12-31邱燕张德全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点评:教学开始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激发阅读期待。】
  二、欣赏园中景物自由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引读第二节。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自由读第13节。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联系这两段文字,想一想漫步在祖父的园子中,你有什么感觉,请你在书上写一两个词。
  读着读着,我们就会觉得园子里的一切_________,要做什么,_________,要怎么样,_________,都是_________。(红字标出)
  4.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景物生活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画下来。同位交流。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看起来似乎是啰唆,实际朴素灵动的文字更能表现园中景物的自由。)
  5.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点评:以第13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抓住文眼“自由”两字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潜心会文时关注文本独特的表达方法,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从对语言文字的玩味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为什么在作者眼里,祖父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看看“我”和祖父在园中都做了些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用心体会并圈画出来。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如第12段:课件出示文字。“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一扬、大喊着。
  把水往天空里这么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
  3.小结。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_________,想做什么,就_________“我”完全是_________。
  【点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的过程中品读感受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彤彤足有二三十朵,祖父不知道,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在别人的园子中“我”可以这样做吗?“我”在祖父的园中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是怎样的?
  3.品味文中的“笑”,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有宽容,有疼爱,有呵护,有教育,祖父的笑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课件出示)
  课文还有一处直接写祖父的:“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一生坎坷,母亲早逝,父亲对她十分冷酷,唯一疼爱她、呵护她的只有祖父,祖父是她最亲的人。作者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所享受到的爱和自由成了她一生的憧憬和追求。)
  【点评: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感悟祖父“笑”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再现立体的、形象鲜明的祖父,体会祖父和“我”之间的浓浓亲情。】
  五、揣摩写法,拓展延伸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_________,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_________,……我要做什么,_________,要怎么样,_______,都是自由的。
  2.想一想,作者写自己在祖父的园中生活自由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的自由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园中景物的自由实际上是要表现“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像作者这样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感情的写法就叫借物抒情、借物喻人。)
  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我”眼里,这还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这园子不仅是祖父的,也是“我”的,更是“我”和祖父的,再读课题。
  回顾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小结。
  4.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到了祖父对她的疼爱呵护,老师读完《呼兰河传》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在这本书的尾声部分作者这样写道:(课件出示,配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我想你们读了这本书以后,对《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老师期待着和你们交流。
  【点评:在把握整体,聚焦部分的基础上揣摩写法,领略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体现读书的层次性。同时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激发对《呼兰河传》的阅读兴趣,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