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性整合效应

2011-12-31宋超

考试周刊 2011年48期

  语文可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服务,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的趣味,如与信息技术、音体美、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科目整合,使课堂异彩纷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表现在多媒体应用上,它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手段,通过生动、直观、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课堂都用多媒体才最好,一成不变的刺激也会带来思维的懒惰和感觉的倦怠,以及对网络的依赖。那样教师用大量精力设计的课件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因而还要在适当应用多媒体的情况下,遵循语文本身的教学规律。
  二、语文与音体美的整合
  学生都热衷于上音体美课,原因是这些课上压力小,趣味多。因此,当语言文字与视觉、听觉甚至经历联系在一起时,不仅课堂是充满吸引力的,而且记忆特别深刻,与仅仅通过文本得来的学习经验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这种整合后的课堂能引起学生大脑对语言文字的条件反射,带给他们丰富恰当的理解语言的经验,比如,当他们接触到陌生的文本,叙事性的,可以自然地想象画面、诗歌、散文,自然而然地谱上心曲;读文学作品,写作文,更容易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1.与美术整合
  语文课其实也可以像美术课一样上。比如学习《石壕吏》、《木兰诗》等比较长的古诗,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记忆,可以让学生以连环画的样式,画出一幅幅表达文本内容的图画,然后互相展示,欣赏评价。如果觉得花费时间长,也可以放在课下准备。为了表现自己的水平,也因为对这种“创作”形式的兴趣,学生的热情往往很高,主动地查找到解释,积极理解,然后自发地讨论什么人什么样,怎么画。其实,我们的目的不在于画的水平高低上,他们理解讨论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整合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对所学内容会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真的是一举多得。
  2.与音乐整合
  语言文字,本来就与音乐密不可分。最早的时候,文学的东西就是用来唱的。从诗三百,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都是用来吟唱,甚至配上舞蹈的。例如伟大诗人李白喝醉了就要舞剑吟诗。其实古代很多诗人都是一有感触就随便和着什么伴奏即兴唱出大作来。课本上不少古诗已经被谱曲传唱,我们耳熟能详,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剪梅》、《虞美人》等。古诗新唱从网上一搜即有,几乎所有的诗歌都能唱。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谱上自己的心曲唱出来,那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感悟能力。最简单的,可以放一段合适的音乐,与学生一起吟诵,感受诗的力量;摇头晃脑地闭着眼睛吟哦,体会古人写诗词时的情怀。
  3.与体育整合
  比如习作训练,写一段场面描写,或写一次活动,写一件难忘的事,写自己的同学,写一个人物,自己的好朋友,甚至写景物,还可以带着学生到室外,进行一场激烈的球赛,一次细致的参观,一个好玩的游戏,一场精彩的表演……当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之后,趁热打铁,就会一改平日无东西可写的状况,挥笔而就。因为平时只有少数孩子有细致观察的习惯,会习惯思考并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更少,头脑简单而且对细节健忘是他们难以克服的弱点,只有引起他们强烈兴趣的东西才会让他们真的有所思有所感。每级学生不止一次写到校园,写的多了反而觉得没什么新鲜的可写,但是如果提前与他们讨论观察的诀窍,比如按顺序,仔细、用心感受,善于联想等,之后带他们一起像游山玩水一样把学校参观一遍,他们就会发现平时注意不到的东西,写得也就会特别有新意。因为有了心理准备,感觉新奇好玩,集中了注意力,有了观察的思路,印象就特别深刻,以后他们还会举一反三地运用这些经验。
  4.与其他科目整合
  不仅音体美可以,其他任何科目都可与语文相通互利。比如课前可以先做一个物理或者化学实验。有一次讲《死海不死》,我把鸡蛋放在清水中与浓盐水中做了比较,学生很感兴趣;讲语法,我列表与英语语法对比,明确异同之处,便不易混淆;与历史有关的可以讲一段历史故事;与现实有关的可以搞一个时事政治辩论会,等等。
  语文课堂通过与其他学科整合,可改变以往只对文本千篇一律的学习、分析、记忆的单调形式,而产生多彩的、新颖的、有趣的、丰富的各种形式,使学习真正变成乐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这种整合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手段上的。它要求教师建立一种整合的意识,勤于精心设计,善于发现和创新。并要求教师不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而且熟悉其他各科的知识体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但符合社会进步需要的要求,就是每个教师都要边教边学,不断充电,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做一专多能型教师,那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