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分析
2011-12-31刘珊珊
考试周刊 2011年59期
摘 要: 高校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及必要性。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既有优势,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其优劣势,探讨了如何提高专职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专职辅导员 心理咨询 现状
一、高校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及必要性
1995年,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国家教委特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而且要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及时主动地与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明确提出,辅导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同时,专职辅导员也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由此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既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又是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也对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开展专业心理咨询的人员有限,无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咨询,这就需要辅导员兼职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来进行有益补充。
二、高校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优、劣势比较
近年来,随着辅导员专业化趋势的发展,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与落实。一些院校甚至专门配备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背景的专职辅导员来开展学生工作,这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条件。
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服务于学生,陪伴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专职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由于经常站在学生工作的一线,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及人际交往等较为了解,熟悉学生的思想、性格和行为特点,有利于把握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及实质,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二,专职辅导员多为年轻人,与学生的年龄、经历和观念等相差不大,学生容易对其敞开心扉。这有利于缩短咨询双方的心理距离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三,作为专业的学生工作者,专职辅导员有着良好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利用观察来访者的言行并结合所听所看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判断,这都需要具备观察和理解能力。第四,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具有主动性和随时性。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往往有规定的咨询时间,受时间限制,学生无法在非工作日进行咨询。而专职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亦可调动学生周围一切积极的人际关系配合咨询,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专职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专职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工作性质和特殊的角色性,导致他们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也遇到一些困难。第一,尽管现在不少高校配备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专职辅导员,一些辅导员甚至是本专业的硕、博士,但更多的辅导员并非出身于教育、心理专业,其拥有的心理知识和咨询技巧都很有限,专业理论与技能都还有待提高。第二,由于辅导员需要经常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很容易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目标原则或是内容方法上,都是各有不同。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容易站在思想道德的角度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价,从而影响咨询关系与咨询效果,大大降低了心理咨询的科学性。第三,由于专职辅导员的管理者的特殊性,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相互熟悉。一些学生不愿意就一些具有隐私性的心理问题向辅导员进行咨询,一些学生则在乎辅导员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所说的想法影响到切身利益,而另一些学生则是带着一定的期望和依赖前来咨询,他们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困难,如想要获得奖助学金或是勤工俭学的岗位等。
三、如何增强高校专职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与效果
专职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增强专职辅导员心理咨询技能与咨询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充分了解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和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除此以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专职辅导员要注意在咨询过程中避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迹。
2.不断加强心理咨询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学习
专职辅导员要想胜任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就需要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学知识。专职辅导员要想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做出实效,首先应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还要掌握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操作技能,如倾听、澄清、提问、解释、反馈、共情、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等技术的运用。除此之外,专职辅导员还应广泛阅读心理治疗各流派的专业书籍,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和认知疗法等,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3.积极组织好辅导员的心理培训与发展
心理咨询技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专职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培训,学会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学习交流,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各学校组织以专业、年级为单位的专职辅导员心理咨询督导小组,使辅导员们定期在一起讨论咨询案例,以达到相互支持与共享资源的效果。同时,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管机构每学年应对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出整体的培训计划和要求,并积极组织开展好对辅导员的培训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开展以职业规划、团体辅导、人际交往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大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主题的理论讲座培训;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心理训练等实践方式学习咨询技能,等等。
综上所述,专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专职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积极学习心理咨询基本知识,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真正实现心理咨询的“助人自助”理念,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海梅.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J].广州大学学报,2002,(1).
[2]马建青.论高校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的若干问题[J].高教研究,1995.
[3]张智昱,张华东.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09,(10).
[4]张香敏.心理咨询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