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探究性课题的设计原则
2011-12-31程伟伟
考试周刊 2011年59期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学教育改革中,探究性学习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必修课、选修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更有必要将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纳入研究范围。
一、探究性学习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科学探索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是为人所知的东西;设计调研的方案;根据实验证据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运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把研究结果告知别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学生们在学习探知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时将会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某些方面的工作,因而应该培养从事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探究作为过程的科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学到各种技能,例如观察、推论和实验。参与探究,学生可以: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形成运用技能、能力和秉持科学态度的习惯。作为探究的知识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是最终组织和选择确定学生科学活动的支配原则,以及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各个学科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并且培养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订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思考、构造和分析其他解释方法及交流科学论点等。
2.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性学习”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造力。
探究性学习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探究的过程,从中掌握科学概念,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
二、探究性课题
1.探究性课题
探究性课题是根据探究性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所确定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科问题或专题。科学探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生命科学的各种原理是探究性课题的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的又一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及热点问题亦是探究性课题的另一重要选择。通过积极参与、不断接触,随着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增长,在实践学生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
探究性课题“设计出的学习活动,不应该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训练方式,而应看作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程要能适应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有技能,要从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出发来设计课程”。
生命科学课程应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过程。学生可以参与生命科学探究中某些方面、某些环节的活动,因而应该为学生提供从事完整的探究活动全过程的机会。科学探究常常是协作性的活动,因此学生们应该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进行信息、观念、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并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应相互结合,提高探究技能不能脱离科学内容。进行观察、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都必须围绕某一科学内容来进行。科学内容的学习应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开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三、探究性课题的设计原则
根据新大纲的规定,研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外,学校还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探究性课题,由学生去完成。如何确定探究性课题,应该从生活、生产实践和与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问题中选取;从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中选取;对课题进行论证,论证可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是否遵循科学性原则是一个探究性课题能否成为课题的根本条件。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首先要求探究课题本身是科学的,否则所实施的活动和得到的结果都会失去依托。这一原则是在确定选题时首先要考虑的。因此,在选择课题时要对课题进行科学性论证,结合实施方案,对照科学概念、原理,看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判定其真伪。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其兴趣,而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育学生的开拓精神。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迸发创造的火花,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当然这种创造首先要从选题开始,创新常来自疑问,一个创造性的研究课题必然要求创造性地实施活动。
3.开放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课题的开放性。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潜力很有必要。教师必须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方法自由地研究,必须容许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看法,容许他们寻找各种方法去阐明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甚至议题和疑问都由学生自己提出,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当学生开始选择探究的目标、活动、项目、问题时,教师可以应学生的请求,为他们提供指导,给他们以帮助。如果学生要求,教师就可提供线索和辅助资料,给学生以更细致的指导。探究学习给人印象最深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并主动检验这些假设,这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来说,任何可能成立的假设,都应该加以探索。应该鼓励学生设法了解一个问题可能具有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解答。探究学习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有目的地寻求许多问题的解答。但它并不要求给这些问题一个明确答案,而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是一个了解科学方法的过程。它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高度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