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1-12-31朱雪梅
考试周刊 2011年59期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深入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且使其得以延伸,并结合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渗透和培养?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学应具有真实性
语文教学力求真实,只有还语文本来的面目,使语文像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古代,一个人的水平往往从他的一笔字、一篇文章和口才来评判。其实,“工工整整地写,朗朗上口地读,最后还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这就是语文教学要传授给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点,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以为任何技能的形成都应该有良好的习惯。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的习惯抓起。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会听、爱听、善听、辩听。会听就是能够倾听别人的回答,有听的欲望和兴趣。为改变学生不听别人的,只听老师的,或只说自己的等缺点,当我在上课的时候,如果遇到同学发言,下面有声音,就会马上用手势和语言进行提示:“学会……”学生立刻接上:“倾听。”教室便安静了下来。我班的学生已基本会听了。除了会听外,还喜欢听,善于听。同时,对同学发言的观点进行辨别、补充或归纳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2.培养学生说得精彩。学生会听,就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说得无序,畏畏缩缩,不敢表达。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学生:首先做到言之有物,你想说什么,你说的是什么,让大家听明白。再做到言之有序,即让语言有顺序。最后做到言之有理,有主见、有观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3.培养学生读出鲜活的个性。其实很多文章并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语言形式读出来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读”占鳌头。首先,利用早读的时间,听录音读、听老师范读,然后自己学着读。早晨的教室,琅琅的读书声代替了叽叽喳喳。其次,课前读。每天老师可选择一个优美的段落让学生自由读。最后,在课中让学生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同桌互读、师范读等,切实让学生口中读出感觉,脑中读出想象,心中读出愉快。
4.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和能力。语文老师的一手字要起到示范作用。我经常告诉学生写字就像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横平竖直、大大方方。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每天写字时,让学生紧紧地盯着我,让他们评价我写得好不好,再让他们模仿我,当当小老师。一个学期过后,学生的写字水平大大提升。
通过这些,我总结出了一点:一切从真实中来。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虽然他们的个性不同,但是只要引导得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朴实的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学有时难免会出现“镶花边”的现象,教师过于注重自己心得的讲演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交流自悟的时间和平台,往往会让他们对所学的课文有更深的领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告诉我们要重视方法的传授。其实在新的时代,我们对此也要有新的认识,“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与其告诉学生“渔”的方法,不如把学生放在渔场中,告诉学生鱼就在这里面,你只要用自己的方法能捕到鱼就行。学生就会自主探索,想到很多方法,更具有多样性,如圈点勾画,找好的短语和句子,学会一篇文章的概括,学会梳理一篇文章的顺序,等等。也许没有荡气回肠的呼吁指引,但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学习方法和全方位调动学生思维的办法却能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中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有人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在此改一词:凡成功者最讲“认真”。为师者在有了良好的习惯、一定的方法之后,就必须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坚持到底。无论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还是语文素养的能力培养,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得好:“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以整个身体和整个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总之,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下的语文教学,除了要把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努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以外,还要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关键,努力引导他们在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性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更要把真实的人性、朴实的品性和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给学生,把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最终目标,努力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