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
2011-12-31夏芸
考试周刊 2011年59期
摘 要: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的教改理念下,面对当前生源素质下降的现实,只有依据学情构建模块,强化实践意识,教法灵活、活动多样,才能适应职教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模块化教学 提升 能力
教育部近日公布,“汉语能力测试”(网友称之为“汉语四六级”考试)研制已经完成,计划2011年10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率先试点。作为江苏常州的一名职校语文教师,我倍感责任之重大。我认为,“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当务之急,即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突出能力的培养,采用模块化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基层,适应用人单位。
一、基础模块重在应用
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深度不够。他们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在降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所侧重。如应用文教学在整个职校语文教学中应占较大比例,每学期都有,且循序渐进。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材第一册中有 “书信”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并明确社会对职校生应用文写作的具体要求;提高学生对应用文的重视程度。在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时要把这部分内容调至开学初进行——因为学生原先学过普通书信的写作,有基础。教师在复习了普通书信的写作之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母或中学的班主任或原先的同学、朋友写一封信,内容是介绍新学校的情况。其实普通书信的格式是可以套用的,但考查的关键是材料的选择要有主次且角度要新颖,语言的表达要有情感且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样做也能起到摸底的作用。通过比较,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讲评,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拓展和迁移——讲述“条据的格式与写作”,如请假条、借条等,都是学生们用得着的应用文。还可指导学生今后毕业时写“求职信、应聘信”等专用书信,旨在培养学生与职业活动相关联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提高模块重在素养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工作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较其他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挥这一优势,精选一些突出爱国思想、内容丰富的篇目,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如高职第二册中《梅园新村之行》《琐忆》《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张衡传》《左忠毅公逸事》等篇目可以作为阅读鉴赏模块中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子模块。我们无论是在介绍作者还是在分析文本中的主人公时都应突出其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要求学生读好,读好的标志是感动;要求学生读懂,读懂的标志是理解。感动就是移情,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白爱国主义有着光荣的传统,就像红线贯穿,构成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精神、思想的主旋律。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突出情感态度,注重渲染渗透;因文解道,据闻品义,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在表达交流模块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必须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建设。缺乏知识可怜,缺乏常识可悲,如果教育用歪理邪说帮助学生解释道德的堕落沦丧则很可耻。如果让学生自由地表达错误的价值观,不注意培养是非观念,那么,再强的表达能力都没有价值,有时还可能走向反面。因此,教师通常应在思维方法、观察角度、评价尺度和表达的艺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鼓励个性化思维、创造性思维,注重发展智慧。如训练学生应用文写作时要注重挖掘应用文中的情商因素,培养学生的公德心、事业心、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在学习演讲稿的写作中加强情感倾向性教育,赞扬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等;学写求职信时,“自我设计”是关键,可强化学生对求职信的认识,使学生从情感态度上重视起来,也可采用模拟招聘会的形式来指导学生,从实用角度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拓展模块重在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是基于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所以在学习内容方面,我们要有“大语文观念”,不拘泥于“语文学科”,关注、关涉科学、人文、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方面。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注重基础,强化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要利用家庭、校园和社会中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融探究、实践、体验、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之中,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留有更大的空间。
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在社会实践、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增强语文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我们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强调学练结合、读写结合、读思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热情,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演讲会、辩论会、社会调查等活动,制作手抄报,编印文学小报刊,建立文学网页,等等,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如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我知道的历史人物”故事会、“在党旗下成长”征文比赛、制作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指导学生基础写作社、广播社、新闻采访社等社团,指导学生参赛,为学生活动当评委、做点评等,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四、专业模块重在能力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专业类模块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文化,提高职业能力,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服务专业”的理念,关心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依据不同的专业增减部分教学内容,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口语训练”的内容和力度,机械、机电专业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说明文”等方面的读写内容,计算机专业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逻辑常识”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等。这样,语文教学就能真正“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做到为专业课和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服务。
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着眼于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建构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强化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的意识,提高有利于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为就业和创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