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教材研究

2011-12-31胡崇伍段绍传

考试周刊 2011年59期

  摘 要: 机械制图是理工科一门基础课、专业课,机械制图在高职教育中应抓住核心,突出重点。核心就是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和三等原则,重点就是点、线、面,截交线、相贯线和视图、剖视图、断面,最终目的是正确画图。作者深入探讨上述重点和难点,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结构紧凑,风格活跃,并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最后高度概括,将机械制图的精华以“作图步骤和方法”的表现形式一览无余,自己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核心 重点 难点
  
  机械制图是机械、电子、建筑、航空、造船等学科的一门基础课、专业课,而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职生这一学生群体就读深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在校学习,求得步入社会的知识,学到赖以生存的技能,因此在学习中自觉、较为刻苦。但是,高职学生的整体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存在差异,要教好机械制图这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课程,需要采取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这是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也是对教学课程的研究。
  什么是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机械制图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应用?这是我们要研究、要探讨的问题。机械制图这门古老的课程,无论是机类、非机类,还是高职教育、成人教育中的大专或本科,实质内容都大同小异。教《机械制图》,学《机械制图》,关键是要掌握《机械制图》的精髓,这就是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和三等原则。机械图样是采用正投影法所得的平面图形,而图样的一般表达方式是三视图,三视图的形成是由前向后投射在正面得主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得俯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主视图的正右方得左视图,并分别遵循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的三等关系。
  为了加深对正投影法的理解,《机械制图》有点、线、面的章节;为了加深对三视图形成的理解,有截交线、相贯线的章节;为了正确绘制机械图样,有图样画法章节,而图样画法又分视图、剖视图和断面。以上三章节作图时,都必须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原则。
  点、线、面,截交线、相贯线,视图、剖视图、断面,这是《机械制图》对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和图样画法的展开探讨,是《机械制图》的重点和难点。点、线、面是学习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基础,主要是研究点、线、面的相对空间位置和投影特性,其中的七种线、七种面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不能正确区分,也就影响判断。现列表如下,一目了然。
  投影特性为平行时反映线或面的真实性,垂直时直线积聚为点、平面积聚为线,倾斜时反映线或面的类似性。
  若干点、线、面组成基本体,多个基本体组成组合体。面或体与基本体相交,必然产生交线,这就是截交线和相贯线。
  截平面与基本体相交表面产生截交线,特征是平面与基本体相交;基本体与基本体相交表面产生相贯线,主要形式是曲面体与基本体相交,特征是曲面与基本体相交。
  截交线和相贯线的几何形状有多边形、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直线段或其他空间曲线;投影形状或是反映实形、或是类似形、或是有积聚性的直线或曲线,但一定是封闭图形。
  作图时先按投影关系直接画出截交线或相贯线极限位置的点,再求一般位置点。有的一般位置点也可按投影关系求得,即在两相交体上或在同一部位的两个投影面上求取公有点,然后光滑连接,但在棱锥和圆锥的一般位置面上求点,需作辅助线。
  棱锥作辅助线取点的方法有两种:过棱锥顶作辅助线和作平行于底边的辅助线。求出主视图中各积聚投影的端点,投影到另两面,再依次联结。
  圆锥作辅助线取点的方法也有两种:通过圆锥面上已知点连接锥顶作辅助素线和通过圆锥面上已知点作辅助纬线圆(辅助圆)。在圆锥与圆锥或圆锥与圆柱的相交表面上作辅助圆时,由于相交的相对位置及两基本体的大小不同,有时需要在圆锥素线的延长线上取点,目的在于求得公有点。
  若相交回转体没有积聚性,则用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在两回转体共有点的范围内作一辅助平面,分别作出辅助平面与两相贯体表面的一般位置点,然后相连。
  如果说点、线、面有点抽象,却是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并不难学;而对于截交线、相贯线,有时的确难以形成立体感,不知采用何种作图方法。极限位置点根据投影直接画出,一般位置点采用辅助线或辅助圆的方法求得,“求取公有点”这几个字很重要。
  学了投影法,再学点、线、面;学了基本体,再学组合体;有个截交线,又有相贯线,最终目的是一个:图样画法。图样画法分视图、剖视图和断面,是机械制图的最终画法。
  在上面的表中,图样画法的隶属关系、平行关系、特点特征一目了然。如果想深入探讨,请看下面的两张表,在这两张表中可以轻松自如地进行各种图样画法的相互对照。
  接下来就要按图样画法画图,按以下作图步骤和方法进行。
  1.针对机件进行形体分析:是平面立体还是回转体,是基本体还是组合体;分析组合体表面相接、相切、相交的连接关系,想象出机件的立体形状。
  2.根据机件的形状(轴类、盘类、叉架类、箱体类或其他)确定表达方式。投影图中没有虚线,按视图绘制;投影图中有虚线,按剖视图绘制。
  选择主视图,主视图应尽量反映机件的形状特征,可用一个主视图清楚表达机件的,其他视图就不要再画;如果用一个主视图表达不清楚机件的全部结构,则采用俯视图、左视图组成三视图或采用更多的视图;也可以仅增加一个视图,只要将机件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3.根据机件的大小、复杂程度和视图数量选择图幅,确定绘图比例;画基准线和外形轮廓线搭出框架,合理、美观布局幅面。
  4.一般是先画主视图或俯视图。绘图顺序:大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小定形尺寸→中间线段→连接线段。并根据机件叠加、挖切的组合方式,应用点、线、面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的投影特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地画出其他各图,尤其要正确绘制截交线和相贯线。
  无论是什么视图(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或斜视图),只要内部有虚线结构的,都要画成剖视图(全剖、半剖、局部剖或断面);而同一幅图样中,只要采用了剖视画法,其他视图中的虚线一般都不再画出。
  5.标准件(螺栓、螺钉、螺母、垫圈、键、销、轴承、部分弹簧)、常用件(齿轮、部分弹簧)的绘制、标记及图样的简化画法,要符合规定要求。
  6.按规定标注图样的投射标记或剖切符号,正确、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和极限偏差,合理标注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用规定字体书写标题栏文字和技术要求。
  7.认真检查,按规定图线描深加粗,剖面区域画剖面线,清洁、完善全图。
  8.若形体较复杂或立体感较模糊,可借助轴测图进行空间构思、分析和表达。
  可别小看这八点,它将《机械制图》的全部内容包含其中。请看这八点中的粗体字,这是本文的归宿所在。
  本文是原创性学术论文,只有专业术语的导入,没有文本素材的参照。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仔细品味,认真斟酌,悟出其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