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之我见

2011-12-31齐国芹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所谓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张力关系,是实践活动结果对于目的的是否实现及二者之间的具体实现程度,即实际效果问题。
  一、影响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动力系统分析
  1.教师具有自主的教学实效意识是教学实效的动力核心。
  教学实效意识是指教师教学活动前对整个活动成效的预设性心理活动,能导致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与他们的教学效率、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理想和信念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实效的核心力量,而教师具有自主的教学实效意识,是实效教学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必须具备自主实效意识。
  2.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学实效的动力保证。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率低,就意味着实效低下,提高学生参与率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保证。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积极性是统一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人说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来自目标、压力、鼓励、兴趣。在提倡“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不难发现,美术成绩不会对学生升学产生影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美术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小学美术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大胆地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把属于自己表演的课堂舞台,变成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中不仅要注意各环节“趣味性”的贯穿,还要注意课堂内外“趣味性”的延伸。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从而由即兴性参与变成恒久性的参与,由被动性参与变成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为教学实效的实现做基本保证。
  二、影响美术课堂教学实效的能源系统分析
  美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一是具备美术教师专业知识基础,二是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1.从教者必须具备足够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
  美术教师不仅要取得从教资格,还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更新能力。美术课程改革拓宽了美术技能的范围,改变了单一的课程模式,使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趋向多元化、广泛型,也使美术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除具备大专以上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知识技能外,还应及时增加课业类型,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如陶艺、综合材质塑形知识技能,设计、应用类美术、电脑美术等。教师的创造意识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学生的创造实践和创造活动。教师经常性地参与美术创造实践和具有较高的美术技能,就会对美术本质具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从而能在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2.从教者必须具备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管理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低效的课堂总是和课堂上学生的不良行为相关联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主课教师特权”和缺少课堂管理机制的美术老师,一旦走进未加“驯化”的问题班级,课堂往往就会遭遇“问题学生的盛情招待”,学生主宰无序的课堂,漠视学习,肆意地做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拖沓、敷衍地完成作业等。学生这种学习行为的出现严重影响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能力,组织管理课堂是保证实效性课堂的条件。
  课堂问题行为不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行为,而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有教师的因素、学生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但是,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教育的失策往往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先行控制,预防问题行为。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些出于无意,有些出于故意。因此,较好的管理就是采取先行控制的方法,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这种策略往往来自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
  2.运用教师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的矫正策略,终止问题行为。
  要真正有效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教师就要有足够的爱心,让学生爱上美术课,高度参与学习活动,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是用教师敬业爱岗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的过程。对于“故犯”学生应逐步矫正问题行为,使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是行为矫正的前提,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就不能矫正问题行为。课后交谈时,可运用心理辅导的方式。陶行知先生的“三颗糖”经典案例值得学习,即先从肯定问题学生课堂表现好处入手,稳定情绪,使之乐于接受交谈,再引发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认识后果的严重,报以信任的态度,给学生改正错误行为的动力。小学美术教学实效的动力源泉是美术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智能素质。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补给能量,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外,教师还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大胆实验反复探索,以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三、影响美术课堂教学实效的绩效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包含情感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是美术课程价值的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验证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关键看学生有没有发展,具体表现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教学策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然而,有些美术课给人太多遗憾,注重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教学过程不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显得粗糙,教学媒体的使用不能体现美术学科特点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