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时事热点对高三地理教学的意义

2011-12-31孙剑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了解到的新闻越来越多,时事热点是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许多时事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尤其在目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适时地、恰当地用好时事材料,对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配合地理高考复习、开展素质教育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阶段,赋予地理复习新的思想,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1.满足高考地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查看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试题材料开始以直接或隐性的热点时事作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2010年江苏高考地理试卷来讲,该试卷中涉及了冰岛火山喷发、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上海世博会、西南旱灾、全球气候变暖、墨西哥湾海洋石油污染、低碳等时事热点,全部是当年的重大时事热点议题。试卷体现了在命题上对时事热点的围绕更加紧密这个鲜明的特点。
  关注热点,紧贴生活,强调学以致用,引导、启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一命题特征,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和重视时政热点的复习,关注环境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关注人地关系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时事热点题在高考试卷中的迅速增加,反映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趋势,也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利用高考引导中学地理教育进行改革的意向。
  高三学生学习紧张,平时无暇顾及有关时事,有些学生甚至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机器,体现了当代学生与时代发展的脱节,所以在平时对学生加强热点的渗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行理性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理解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形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很好,但是遇到新材料、新图形就会在高考中慌乱而无从下手,时事热点在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在高考时不慌乱,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2.提高高三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效益和最高的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这就是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地理以复习课为主,很多学生存在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在练习过程中“红叉”满天飞,久而久之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时间比较紧,教学内容繁多,压力大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探究与实施尤为重要。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热点时事,以时事热点为案例,可给地理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乐学的“新现象”,提高作业练习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复习层次。
  在讲解中用好时事材料,符合中学地理教学法中关于“地理事实材料和地理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原则”和“经常应用地理感性材料”的原则,而且丰富了教材内容,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提高高三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热点的分析理解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为前提,通过认真阅读报刊,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对热点分析是基础知识的迁移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体现高考对地理思维能力的要求。对热点发生区域的了解和回顾,强化了空间思维能力,引导其关注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有机整合与重组,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通过对时事内容的寻找、分析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自觉掌握课内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知识迁移能力。
  地理信息的有效处理能力及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成为考核的重要目标。同时加大了题干信息量,注重题干信息与设问之间的联系,注重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在试卷中热点一般不会直接考查,而多以隐性形式考查,所以要关注热点以外的内容,做到“跳出热点看热点,围绕热点做足文章”,以热点为线索,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结合时事进行地理教学要注意两点:①灵活性。时事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学进度内容和方式方法,或复习提问、引导思考;或大胆打破教学计划;或需要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这样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②渗透性。教学时要注意渗透,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讲时事,而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选授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时事。③综合性。教师要全面理解时事,对各类知识综合运用分析,分析要有一定的权威性。
  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时“要注意地理科学的新成果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要面向世界的客观需要。只要教师科学地将时事引入地理教学,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进行思想教育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