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1-12-31陈钦河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探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各种潜力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智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即中学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的核心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政治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除学科能力外,还应包括培养表达、书写、多角度思维、创新甚至绘画、计算机操作等能力。而在学科能力中,除记忆、理解知识能力之外,还包括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资料分类)、依据材料得出结论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多角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
探究性教学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盯着学生“知道了什么”,而始终着眼于学生“发展得怎么样”,所以,在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什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怎么样。(1)增加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2)尽可能提高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的品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智力加工的思维质量,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体现一堂课的效益。这样,才体现了“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
探究性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运用上,教师既凭借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随时调整与更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与发展的需要。探究学习强调开放性和探究性,它的课程内容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发展的过程。开展探究学习,关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如我在初三年级讲到“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这一活动课时,针对由于茶叶价格连年上涨,不少农民烧山毁林开荒,种上了茶树的现象,别出心裁地设置了“种茶能绿化吗?”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我和学生们经过共同探索和深入讨论,最终得出以下5个重要结论:(1)种茶树固然能赚钱,但破坏了环境,得不偿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可通过改进制茶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同样也可赚钱:(3)充分利用一些已开垦荒地种上茶树,并努力实现茶树的新老更替,以保证茶叶的高质量;(4)对一些蓄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加以教育和引导,必要时可诉诸法律;(5)学生纷纷表示要以“环保小卫士”的身份尽力动员父母及街坊邻居不要再继续烧山毁林开荒破坏环境,并保证以后绝不会破坏环境,要守护好我们的家园。通过这次活动设计,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到了烧山开荒种茶赚钱与生态环境保护孰重孰轻,别开生面地开展了一场“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繁荣”的动员大会,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样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讨论”式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这尤其是表现在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释疑。教师是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因此,学贵在于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在多样性教育中为学生创造各种质疑和释疑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解决,最终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选择、学会回答,形成个性及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高度负责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