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美操教学对高职院校女生身心的影响
2011-12-31宋莺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摘 要: 高职院校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却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本文浅析开展健美操教学对高职院校女生身心的影响。
关键词: 高职院校女生 健美操 影响
1.引言
高职院校的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又不同于高中阶段的中学生。相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她们普遍具有自卑心理;相对中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具有学习上的专业性、个性上的独立与相对成熟。我结合教学实践和高职院校女生的特点,就健美操教学对高职院校女生的身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在高职院校女生中开展健美操的依据
现代高职院校女生自我意识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按个人愿望和喜好参加体育活动项目,在体育课堂上一味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她们对身体美和心理上的需求。健美操作为一项融音乐、舞蹈、体操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新颖、易学,不受场地天气限制的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健美塑形,而且能够丰富内心世界,受到广大高职院校女生的欢迎。
3.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身体的影响
3.1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传统的身体素质练习,简单、枯燥,高职院校女生很难持久地参与。健美操新颖、多变、易学,长期坚持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各肌群的协调性,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能力,明显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3.2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高职院校女生生理和心理都逐渐成熟,开始懂得欣赏和追求身体的曲线美。健美操的动作形式多样化,练习部位广,增强肌肉力量,修饰身体曲线。柔软性练习和身体姿态的练习,有利于挺胸立腰,端正体态;各种波浪转体动作有利于发展腰腹肌力量,修饰腰部曲线;各种踢腿动作和髋部动作有利于锻炼臀部和腿部肌肉力量,提臀廋腿,提高身体重心;各种扩胸展体练习可以促进胸部肌肉发达,更好地体现女性胸部的丰满弹性。
3.3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生理机能的影响。
健美操又称有氧健身操,练习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练习时心率多在150次/分上下,相当于做每小时8—9km速度的长跑运动,属有氧供能范围,能量来源于脂肪的氧化分解。高职院校女生长期坚持锻炼,能够减脂塑形,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增加血红细胞含氧量,明显提高有氧耐力。
4.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心理的影响
4.1增强自信心,激发表现力。
高职院校女生在练习健美操的初期,通常会胆怯、害羞、自卑,健美操练习通过表情、动作、身体姿态的展现,帮助她们克服消极紧张情绪,激发表现热情,增强自我表现能力,培养自信心,彰显运动激情。
4.2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长期坚持健美操运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诠释音乐,高职院校女生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健美操运动通过塑造人体美、动作美、姿态美,提高人体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4.3释放心理压力,愉悦心情。
在轻松欢快、优美的健美操锻炼中,高职院校女生的注意力从烦恼的事物中转移,忘却失意和压抑,宣泄消极情绪,尽情享受欢乐,丰富生活情趣,愉悦心情,释放心理压力,从而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
4.4培养团体合作能力。
当代社会分工日益细致,相互协作日益紧密,然而,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健美操运动有助于高职院校女生相聚在运动场,通过练习建立平等、密切、和谐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健美操是一项多功能、锻炼价值较高的体育项目,将其纳入高职院校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健美操动作的多变性培养了学生的协调性和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能力。但应注意根据高职院校女生的特点,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音乐的选择方面,应注意音乐与动作协调配合,音乐的节奏、曲调要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动作内容的编排,力求简单、美观,教师的示范强调表现力,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文博.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8).
[2]杨频.健美操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文史博览(理论),2011,(6).
[3]申苗苗.大众健美操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4]毕梧琼.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1.15.
[5]陈利英.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大众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心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6]侯卫东.浅谈健美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3).
[7]范红哲.健美操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大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