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中职数学
2011-12-31尤永峰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计划的增加,中职招生的门槛愈来愈低,职校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较差。在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科中,学生的数学、英语水平较低。那么学生进入中职以后如何学好数学学科,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职 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学好职高阶段的数学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必要基础,无论是对将来就业还是对升学考试都很重要。然而不少学生在中职阶段数学一直学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克服心理障碍
由于中职学生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就不是太好,因此心理负担较重,总抱怨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天赋;有些同学不准备高考,直接就业,认为学不学数学对将来影响不大,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效果。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认识产生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偏差,行动上的偏差必然会达到不理想的学习效果。这里,我们应重点帮助同学们澄清数学基础对中职阶段数学学习的影响问题。
初中数学学好了,固然可以为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高中阶段学习得顺利些。但是如果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有联系,但数学知识还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一点同学们领悟可能不深。比如集合、函数问题,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但中职阶段还要继续学习,当然是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如果初中没学好,借此之机就可以补上初中知识的漏洞。到了高中阶段,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回顾初中的知识会感觉非常简单,有时会有顿悟的感觉。即使没有学好这一专题,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旧知识会得到复习和巩固。再如,高中阶段学习的集合、函数、三角、数列等章节,这些知识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不要因为一章知识没有学好就对其他章节失去信心,而应该在学习新一章知识的同时,弥补其他知识的缺陷。
从心理上对数学的抵触是学习数学的天敌,因此要走出误区,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的学习。
二、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我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轻松自如、心情舒畅,成绩也不错。同样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有句名言:“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见培养兴趣是何等重要。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对哪些学科感兴趣,对哪些学科不感兴趣,分析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对感兴趣的学科,从心里愿意学,哪怕是下较大的工夫,成绩也是较好的,从而对这一学科更爱学。这正印证了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的指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需要培养兴趣。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掌握学习方法
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呢?特级教师、实验中学的王连笑校长在《教学生学会数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思想方法按层次分,可分为数学一般方法、逻辑学中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学一般方法包括一些数学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逻辑学中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思维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整体方法、试验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在教学中老师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学习和理解。明确技巧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特殊手段,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而采用的共同手段,而解决问题的最深层的方法就是思想。方法是技巧的积累,思想是方法的升华。
解题技巧的锻炼靠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用心琢磨、深入思考和总结概括,不断探索解题的规律。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通过对解题过程中富有特征性的典型智力活动的分析归纳,提炼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即弄清问题、拟订解题计划、实现解题计划、回顾等四个阶段。在教学中老师强调把好审题关、计算关和数学表达关等,对概念、公式、定理等一些知识记忆准确,掌握牢固,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证明及逻辑推理等。这些都是对数学技巧和解题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有待于我们在学习中用心体会。只要把握学习数学的规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锻炼数学的思维,遇到任何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四、克服困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浩如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坚韧”是解除一切困难的钥匙,可以使人们有所成就。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比得上或替代坚强的意志。爱因斯坦说:“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困难不是我们的仇敌,而是我们的恩人,困难到来,可以锻炼我们克服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往往解决一个困难时,也提高了人的智力水平。唯有失败和困难,才能使一个人变得坚强。正如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所说,当他遭遇到一个似乎不可超越的难题时,他知道,自己快要有新的发现了。
孔子的弟子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我借此劝勉中职校的学子们,数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对于人的素质和自我修养的形成是不可替代的,职中生应认真学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