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2011-12-31任伟锋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教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因此,教师要保持这个过程畅通,以便保证教学的高效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教学目标的预设性与学生主体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一跳摘桃子的人”。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
二、观念上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主导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扮演着“主演加导演”的角色,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2.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教材在课程设置上,较好地利用了“思考”“探究”两大模块,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要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去获取知识,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3.充分开发学生资源,倡导合作式学习。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测验,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让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讨论不了的问题请教于高一层次的学生,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去请教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回避“差生”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白,小组是不断调整的,学生可以申请调整到较高层次的小组学习,以促进学生不断要求进步。
这种“合作式学习”方法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为学生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们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们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在指导同伴练习时,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也更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注意力
1.注重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情趣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让学生产生进取心,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2.注重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提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启发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思考,有疑即问;二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提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而且要有针对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总是与其期望的心理联系在一起。学生一旦产生了期望,就会对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抓住学生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
3.把握教学的节奏和难度。
数学教师应恰当地掌握“节奏”组织教学,动与静有交替,张与弛有错落,疏与密有间隔,起与伏有波澜,综合考虑,巧妙安排,让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构成了数学课堂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讲解不易过快,讲解的问题不易太难。过快过难会使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一些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懂得问题上,就会分散精力,没有跟随老师所讲,从而致使前面的问题没听懂,后面的知识没学到。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在其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考虑怎样才能为各层次的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一定要做到人人都有机会,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作体用。
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彩部分给予肯定表扬,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播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总之,只有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课程吸引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