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凸显语文个性
2011-12-31吴迎业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初中语文教材选进了不少内容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直接相关的课文,这体现了语文的边缘的工具性。目前,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等,或在教学中淡化了语文性,“语文味”减弱了。文中生动有趣的情节,血肉丰满的形象,情景交融的画面,都被肢解,只剩下抽象的、干巴巴的几条筋,至于那引人入胜的意境,前后连贯的语感,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富有个性的语言特色等等,所剩无几,乃至荡然无存了。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凸显语文性。
一、重视语言本体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语文学习要有对语言的体验、品味、积累和领悟。语文教学要重视这个本体。语文教学实践过程,首先是一个语言教学过程。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揣摩、品味,还原文中描绘的形象画面,实现思想的升华,达到审美的愉悦。
1.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包括向学生提出语速、语气、语调、情感传达、添、漏、错字等方面的要求。
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它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直接的手段。学生对课文语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判断。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学生读得流利、正确,说话也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也有感染力。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吟诵中,词、句、段、篇,能顺利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朗读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不但可以活跃课堂,而且学生语言技能也会不断增强。
2.重视语言积累。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有字词的积累,对优美的语段,可让学生摘抄、背诵。特别是古诗文,要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小时候学的,石头上刻的”。青少年记忆力强,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多积累,抓好语言学习、积累的基本功。
3.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语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学习鲜活的语言,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重视对语言运用的训练,这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二、重铸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刻的。”
谢慧英先生说:“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应承担着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的重任。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人的发展角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包蕴的丰富内涵。”
语文教材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阅读使用的文本,就是一座人文精神的富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转换一下思维角度,人文俯拾即是:《赠汪伦》中的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过零丁洋》中诗人舍生取义的爱国之情;《背影》中的父子亲情;《最后一课》里师生对祖国的深情眷顾……都积淀着人文精神。在阅读中应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价值,领悟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感情因素和人文内涵,才能担当起传播真、善、美的使命,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个性,逐步丰富他们的感情,健全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怀。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语文阅读课堂应给学生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让学生在阅读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情思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健康的人。
三、深入阅读文本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离文本渐行渐远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的教学“对话”趋于肤浅杂乱,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多媒体的纷繁画面有大量信息转换挤掉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和时间。于是阅读教学的效益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应用“生本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文本做到“全方位地懂”。具体要求:一是课程目标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二是要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是针对教材价值观的发掘要有深度;四是要重视生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会学生把握发问、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从资料中产生疑问,从积累中寻找信息,从生活中引进“活水”,从感受中抓住特征,从联想中进行比较,从想象中发现疏漏,从移情中体验情理,从增删比较中鉴赏评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
四、提高教师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要把语言学习与言语训练联系起来,把语言学习与文学鉴赏联系起来,把语言学习与文化积累联系起来,把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联系起来。整个语文课堂靠书卷气传达出师生气质,靠文学文本带来审美心情,靠语言活动营造互动氛围。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关键。
教师要有浓郁的语文个性,要有独立的思考意识和创新精神,应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用风格感染学生,给学生创造美的享受。
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情人”。只有以情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和对情感的欣赏认知,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享受和教育。
语文教师要像于漪老师那样,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具有母亲般的爱心。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凸显语文性,让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语文韵味,焕发出无穷的语文魅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