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2011-12-31王向红

考试周刊 2011年89期

  摘 要: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的女性形象,成为各国人民百谈不厌的话题,受到了不同国度、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赏。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她们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人类所有的世纪。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创作 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戏剧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理想和人性论观点。一般来说,他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三个时期[1]。
  第一时期(1590—1600)。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莎翁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年轻、貌美、智慧超人,芳名远播,面对纷至沓来的求婚者,她把人的品行作为考虑的第一条件。她遵从父亲遗训,设置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供求婚者挑选,结果攫取金匣的阿拉贡亲王得了一张骷髅画,拿了银匣的法国阿尔贡亲王看到的是傻瓜画像,只有聪明、坦诚的巴萨尼奥选中了朴实无华的铅匣,得到了藏在里面的鲍西娅的倩影。她毫不犹豫地投入这个贫穷的青年人的怀抱,体现了她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在法庭上,当凶恶的夏洛克挥舞着借据逼迫法庭迫害安东尼奥的性命时,所有的男人都束手无策,只有她看出了契约的漏洞,重新对契约进行法律的解释,阻止了夏洛克的凶残行为,这为她的聪慧形象增添了明丽的一笔。
  《仲夏夜之梦》中的女主角赫米娅为了与心爱之人拉山德结合,违抗父命,她宁可孤独终老或受法律“制裁”也不愿在别人的掌控下与不相爱的人结婚,无奈之下她选择与心爱人私奔。“请殿下宽恕我!我不知道是什么一种力量使我如此大胆,也不知道在这里披拆我的心里将会怎样影响到我的美名,但是我要敬问殿下,要是我拒绝嫁给狄米特律斯,就会有什么最恶的命运临到我的头上?”[2](第一幕第一场)在殿下忒修跟她解释将会受到的惩罚后,她做出这样的回答:“就让我这样自开自谢吧,殿下,我不愿意把我的贞操奉献给我心里并不敬服的人。”[2](第一幕第一场)而且,她向拉山德发誓“明天一定会到你所指定的那地方和你相会。”即使知道拒绝安排好的婚姻将受死刑或终身不嫁的惩罚,也宁愿做“自开自谢的朽腐的花”,而不愿做“被采下炼制过的玫瑰”。赫米娅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执著追求的形象极具个性化色彩。
  第二时期(1601—1607)。以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称“问题剧”。)四大悲剧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中的女主角,她出身名门,天真、纯洁、温顺。她与哈姆雷特的爱情闪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辉。她本身的性格弱点是造成她悲剧的重要因素。她性格温顺懦弱,而且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她不自觉地成了恶势力的帮凶,听从父兄的指教,拒绝了哈姆雷特的爱情,后来又充当国王窥探哈姆雷特内心秘密的工具,她是宫廷阴谋活动中的一个牺牲品。
  《麦克白》中的女主角麦克白夫人,被歌德称作为“超级女巫”,在她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她带有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个人在自我价值的体现中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