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2011-12-31毕凤娟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随着学校的“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的深入进行,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研的作用和效率。下面,结合我校的教研活动谈谈我对提高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带着问题教研,教师是主体,使教师愿意参加教研
带着问题教研,可以说是教研活动的“突破口”。每次教研,都有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教师之间研讨。如任教七年级的老师发现在讲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时,遇到的两个问题“外界的气体是怎样进入肺内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很难理解,如果让学生记规律又违背我们教学的初衷。在大家共同的研讨下,最终得出了一个满意的方案:课前利用物理压力差的原理用百事可乐瓶、吸管制作了教具“瓶内导管喷水器”,瓶内容积变大,引起气体压力变小,当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盆中的水就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从吸管处被挤压到可乐瓶中。带着问题教研,使我们教研组的教师之间已形成合力,在教研组中打破了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界限,使我们的教研成为了教师愿意参加的有效的研究活动。
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自主学习,有效指导”思想建立在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强化训练”课堂思想基础之上,是两种思想的融合和延伸。三个学年以来,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针对重点题目共同研讨精心设计“课前知识储3InHjXg6fGrlrMV3bpJylA==备小卷”。如在复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知识储备。①请你用以下的填空进行自我检测:相对性状有( )和( )之分。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形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 )(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 )或( )两种。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 )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怎么样?是不是都写对了!如果是,老师恭喜你。如果不是,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在上课之前把它掌握住。)②用基因图解描述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并讲给同桌听。③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杜绝遗传病吗?为什么?请你举出几种常见的遗传病。
针对这个知识储备,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进行了研讨。最后达成了共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要注意准备问题的质量。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学生的发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比较肤浅,达不到教师认为按目标达成应该达到的水平。经过这样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对“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有效指导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不但使具体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提高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提高了生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唐山市丰南区银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