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激活的尝试

2011-12-31陈鹤闲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职高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素质。因为职教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而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如果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育己任,那么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同时语文又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然而,当前职高学生大多语文能力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为职高语文教师的我,应如何将语文课堂教学激活,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呢?我试着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作了一点尝试。
  一、用多媒体的音乐来触动、激活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丰富、形象、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最爱。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就是“全凭教师一张嘴”,靠教师单向传递教学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师的讲解和各种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能突破时空界限,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更容易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通过音乐的旋律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借助形象进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或者是视频或flash等。笔者在教授《死水》时,先给学生播放了闻一多作词的《七子之歌》让学生跟着唱,同时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这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在讲《赞美》这一课时,恰好是“9月18日”,这是“国耻日”,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放了《在松花江上》等歌曲以及一些关于“九一八”的一些视频,看得同学们,群情激昂。然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很好,取得了远远超过预期的效果。
  二、用情感共鸣的碰撞来激活课堂教学
  有时候,激活,是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并不需要太多的动作或语言。只要能找到他们感情的入口,就能够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我曾做过一次实验。给一个班的学生讲关于“亲情”的作文,写之前,先让同学们自由讨论,结果是没有几个人回答。几个回答的同学,也没有说出些什么。结果,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学生的作文仍是不理想。后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就改变了策略。在同学们讨论之前,我先给同学们放了邹越的“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的主题演讲。学生们看得非常投入。邹老师的激情演讲,让很多的学生泪流满面。再让学生讨论时,一个个都积极发言,而且讨论的质量也很好。讨论后,学生们仅用40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最后,总结时,学生们都说,找到了共鸣。看完演讲后,心中有很多的话要说。结果,写起文章来,就很快了。
  三、用注重思想上的启发性来激活课堂教学
  职中学生不仅知识贫乏,思想认识也很浅薄,存在许多糊涂观念。对此,我们利用课文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教育。许多学生因成绩差就自卑自贱,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是天生的低能儿,是“朽木不可雕”。为了破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成才的自信心,我们结合《现代人的职能》一课的学习,在课堂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职能是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重点中学学生成绩突出,只不过是他们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较高而已,其实职中学生的其他智能,如音乐才能、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交际能力等并不比他们逊色。不是有人能歌善舞、长于交际吗?不是有人能写一笔好字、能画一笔好画吗?不是有人试卷上不能出风头,运动场上却独占鳌头吗?通过学习、讨论,同学们领悟到,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如普通中学的学生,但智能并不比他们低,只是这些智能没有被开发出来,没有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罢了。大家一致认识到,智能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社会需要各种智能的人才,我们职中学生只要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同样大有作为。针对一些学生缺乏理想壮志,没有恒心毅力,学习不刻苦勤奋的现状,我们就结合《游褒禅山记》和《送东阳马生序》两文的教学,强调树立远大理想,发愤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而成绩不佳,不是天资愚钝,而是用心不专;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必须有勤奋不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古今中外大学问家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学富五年,而是他们卧薪尝胆、苦心孤诣的结果。通过启发教育,学生思想认识提高了,糊涂观念消除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四、用实践课题、自由空间来激活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有重要的工具性功能。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联系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实践课,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获得技巧,有意识地在专业技术课程学习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使之从单一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化。在一些实用性文体教学时,可加大讲解和联系的力度,如讲授应聘交谈的技巧时,笔者也设计实践课题,先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相关案例,课堂上让他们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最后还进行一次模拟应聘,学生热情高涨,表现不俗。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职校毕业生写一封应聘信,字迹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如何让用人单位相信他的其他能力和综合素质?再如,可确立“广告”为实践课题,让学生通过报纸、电视了解广告,再让学生到大街上看一下,从中悟出现代广告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从中设计出广告。首先可引入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广告语,如“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原来生活可以美的”,接着分析了广告词与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让学生为学校、班级设计形象口号,居然收到许多有特色的口号。如“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等,不一而足。语文课只有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才促使中职学生发展。要创造自由的课堂空间,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学会分析、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只对其回答进行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从而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其轻轻松松学语文。另外,贯彻激励性原则,多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