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人才强市”
2011-12-31邵伟
成才之路 2011年34期
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模式,全力打造人才强市。丰富完善“绿扬金凤计划”,加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
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发挥企业“两站三中心”、园区孵化器和公共研发机构的人才培育功能,鼓励企业联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技能型人才,建设各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用好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安居、医疗、子女就学等保障力度,构建便捷高效的人才创业服务体系。
推进技术股权激励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未来五年实现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优秀博士人才引进以及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四个倍增”。
以上是报告原文。那么,扬州是如何打造“人才强市”的呢?
观点①:柔性引进,把项目交给他们研究
“如何多引进一些外面的人才?一方面,我们要引进高端人才,比如两院院士,各个高校、学科带头人,顶尖专家;同时,我们在海外欧美发达国家也积极打造着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称海智计划,考虑如何让国外科技为扬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代表方晓平称。海智计划怎样才能落实?人才来不了怎么办?我觉得可以柔性引进人才,将项目交给他们研究,利用他们的实验室和高端设备进行研发。他们人可能不在扬州,但贡献在。
虽然支持柔性引进,但方晓平觉得,“能不能把我们当地的人才培养出来”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观点②:感情留人,积极营造引才环境
“我们讲要环境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等,就是说这几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我觉得,感情留人非常重要。让人才留在这里,亲近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人才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他们是一方面看重设备和条件,但另一方面,感情也很重要。我们待他们要如亲人,要关心他们的家人和生活,营造一种家的氛围。”采访中,几位代表都表示,“要重视对他们的“建家”工作,加强人文关怀。搞交流、科技创新,本来就是思想的碰撞,需要一个平台。我们应当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好像在扬州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观点③:人才效应,通过人才引进人才
“我觉得要引进人才,最重要的是要营造能够留住人才的环境。凭着扬州市委市政府想要引进人才的诚意,人才引进的难度比较小;但人才引进以后,如何通过我们提供的各种条件,能够让这些人才安心在扬州创业?”代表黄卫东说,“最关键的是营造一种氛围,通过人才再引进人才,就像招商引资一样,通过产业链的影响一个引进一个。我觉得,核心和关键就是给这些人才提供一个在扬州能够生根和发展、创业的沃土。”
对于现在扬州的人才引进行动,黄卫东觉得“做得还可以”。“但要问有没有扬州特色?和其他城市比有没有比较优势?我觉得不够突出。”
“像我们银行引进一些清华北大的高才生,首先凭的就是扬州这个品牌。中国银行全国都有,但扬州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一是历史上的积淀比较深厚,二是近几年一些荣誉称号的获得、文明城市的创建,使得年轻的中高端人才、大学生心目中觉得扬州很好,很有地位,因此讲到扬州,别人也愿意来。”黄卫东觉得,品牌是他们招贤纳士最重要的砝码。
“引进人才后,通过前两年摸底,然后职能部门会给他们确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让他们在这里感觉到工作有目标,对未来有信心。”留下人才,更要重视。黄卫东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