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夏时节防疰夏

2011-12-31胡献国

祝您健康 2011年7期

  疰夏,俗称为“苦夏”,是指患者一到夏天则全身不适、头晕头痛、倦怠乏力、心烦多汗、不思饮食、胸闷气短,或有低热等一系列症状。若到医院检查,心、肺、胃、肠、肝、脾、肾都没有什么毛病,透视、化验结果也都正常,使用药物治疗,往往也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究其机理,首先是夏天出汗较多,容易造成机体体液代谢失调。水与电解质的平衡是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夏季气温较高,若大量出汗,则会使体内水分、氯化钠、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维生素C)丧失过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体内酸碱失衡,渗透压失调。大量排汗和氯化物的损失,使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导致胃液酸度降低。同时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会稀释胃酸,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化功能,引起食欲下降。此外,由于高温,身体毛细血管张开,血液多集中于体表,易引起消化道缺血,并抑制唾液分泌,使淀粉酶活性降低,胃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不振和消化功能紊乱。
  疰夏主要发生于体质较弱的人,加之夏季睡眠不足,从而导致体力过度消耗而发病。疰夏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或气候炎热之时开始发病,夏季过后病情自然缓解或痊愈。
  由于疰夏的发生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方面,首先要加强锻炼,改善体质;其次要调节饮食,可常服一些消暑食物,如西瓜、荷叶粥、绿豆粥、冬瓜汤等。另外,可常按摩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三阴交、关元等穴位,每次取2~3穴,每穴按摩或灸10分钟左右,也可预防疰夏的发生。还可用药物预防:既往脾胃症状严重者,可在春末夏初或刚入夏时服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克,每日2次,连服10~15天;倦怠乏力,出汗较多的患者,可服用黄芪精口服液、生脉饮之类,每次1支,一日2次,每周2~3次即可。
  “疰夏”症状较轻的人,只需注意饮食调理即可。首先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鲜鱼、瘦肉、鸡蛋、豆制品等,以补充人体在夏季过度消耗的能量;其次若食欲欠佳,可多食些瓜果,尤其是西瓜,可以起到清凉解暑的作用。同时注意适量饮水,少食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至于“疰夏”症状较重的人,可选用一些中成药,如生脉饮、蒲地蓝口服液、藿香正气液等,在夏至以后,每周服用二三日,每日2次,每次1支,一直服到秋凉,可以预防疰夏的发生。年老体弱者和儿童可减半服用。已发生疰夏者,也可服用,疗效明显。若以上治疗未能奏效,患者还有多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到医院输液治疗,给予葡萄糖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维生素C等,同时对症治疗,并及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
  (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