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雾号与守塔人
2011-12-31宫乃斌
百科知识 2011年11期
低沉的雾号“哞哞”地在耳畔回响的时候,船已经徐徐驶进了胶州湾。去国怀乡已久,那雾号恰似母亲声声的呼唤。
灯塔沧桑
传说世上最早的灯塔是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位于法罗斯岛东端,建于公元前300~前280年。据说该塔高135米,比当今世界最高的日本横滨灯塔还高29米,迄今无望其项背者。亚历山大灯塔塔身用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缝隙以玻璃或熔铅弥合;燃烧木柴发光,射程为60千米;中间有人工升降装置运送燃料;1375年因地震沉入海底。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确切的实证,这就不能不让人对该塔的真实性心生疑虑。
建于公元2世纪的西班牙海克力斯灯塔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灯塔。分别建于公元9世纪初、1304年和1716年的法国科杜昂灯塔、意大利莱戈恩灯塔、美国波士顿灯塔都毋庸置疑,因为它们至今仍在使用。
中国最早的灯塔始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当时动用了20万士卒日夜施工,最终建成了一座高30余丈的“土山”——宝山烽堠。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为郑和船队进出长江口提供了标识。明成祖朱棣亲撰《永乐烽堠御碑》记之,并赐名“宝山”。上海市宝山县即由此而来。
明万历年间,普陀洛伽山上曾高悬一灯,指引船舶航行。大学士屠隆有诗赞曰,“荧荧一点点迷津,光夺须弥日月轮。万劫灵明应不灭,五灯传后与何人”。这也是一座灯塔,简陋而已。
灯塔的核心在于能源、发光器和透镜。早期的灯塔均以木柴或木碳为能源,以燃烧的烟火为发光器。直到1698年,英国朴次茅斯港的艾迪史灯塔采用了60支羊油蜡烛发光,才开启了新燃料时代。以后渐次用煤、煤油、植物油、鲸油、鱼油、乙炔、电力、太阳能等为能源。1716年,波士顿灯塔就采用了鲸油和鱼油为燃料。
以反射镜或聚光镜集中光束,当时无疑是高技术。1780年,瑞士人阿冈德发明了抛物面反射镜,用于灯塔后轰动一时。1822年英国弗雷斯内尔发明的光束集中组合透镜、1875年俄国亚伯劳可夫发明的电碳弧光灯、1906年瑞典达林设计的气体闪光灯以及上世纪晚期的长弧氙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均成功应用于灯塔。如今,随着太阳能电源、自动控制灯、雷达反射仪、无线电应答导航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灯塔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灯塔的射程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发光器的强度,亦即光源视距;二是发光器离海面的高度,亦即地理视距。发光器的发光强度越强、离海面的高度越高,射程当然就越远。不过,实际的射程显然由二者的最小值决定,一般在10~25海里之间。
雾号春秋
灯塔射程的远近还有一个先决条件——天气。不言而喻,在浓浓大雾中,无论昼夜,再高再强的发光器也茫然。英国作家狄更斯如实描写了泰晤士河口的大雾:“潮湿的雾霭从泰晤士河及周遭的泥沼地中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