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当将新闻线索吃透嚼干

2011-12-31王宏昌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3期

  摘要:新闻线索对于记者、媒体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之后的新闻活动。新闻线索只是新闻事实的一种信号,因其不确定性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记者需要对获取的新闻线索进行认真的分析处理,将其吃透嚼干充分利用,以便于下一步的正式采访活动。
  关键词:新闻线索 新闻价值 采访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新闻线索可以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并为记者的采访提示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新闻线索也可以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获取多方面的新闻线索对于每一个记者、媒体来讲都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新闻采访活动而言,发现新闻线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记者需要对获取的新闻线索进行分析处理,将其吃透嚼干充分利用,以便下一步的正式采访。
  认真核实
  新闻线索有些是记者亲历,但有些是道听途说的,因此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有些线索提供的事实子虚乌有,有些虽有其事发生,但其中的细节也有可能被夸大或隐瞒。
  首先,有些事情是纯粹杜撰的,要对其主干进行核实。2007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披露了“纸馅包子”的社会丑闻,被多家媒体转载,海外传媒也抓住此事大做中国“食品问题”的文章。后经北京市相关部门抽查23家早点铺,认定“纸馅包子”为虚假新闻,此事件为该台聘用人员一手炮制。这种凭空捏造、场景复制的造假在媒体行业时有发生,除了业界一些与新闻道德修行相悖的业障之外,与记者核实不清、把关不严也有直接关系,否则,其效应也不会被众多媒体延续并放大。
  其次,虽然确有其事,但要对细节进行仔细的追究。曾经有记者听闻这样一则新闻线索:在天津郊县的一个村里,有一个8岁小孩玩弹弓不慎把石子打中一老者的太阳穴,致其当场身亡。据说,那个老者的坟地挖在山坡上,当时晴空万里,烈日当头,只听一声炸雷响在坟地上空,被人拥着正在爬坡的那具棺材霎时被一劈两半。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许这起事件确有其事?但仔细分析这起事件,其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比如当时晴空万里,烈日当头,但又只听一声炸雷响在坟地上空,这些凭常理推断都是有问题的。在真假未定的情况下,记者一定要认真核实事情的主干,并对其细节仔细追究,千万不可轻信,忽略了其可靠性,盲目进行采写报道。
  深入调查
  从整个新闻活动的过程来看,记者发现新闻线索、验证新闻线索都是在相关调查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事件,记者要想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就要做深入的调查。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虐猫事件、周老虎事件、奶粉事件等。
  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记者要具备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不要轻信采访对象的叙述,免得最后的报道成为深度不深、调查不清的稿件。比如2010年上半年大蒜绿豆价格暴涨一事,很多媒体仅凭供货商的一面之词,就做出了豆乡缺豆供求失衡的报道。而后经调查,绿豆涨价是因为全国16个省区市的109家绿豆经销企业,在一次研讨会上相互串通,捏造散布绿豆大幅减产等涨价信息所致。而大蒜涨价也是因为一大批大蒜经销商囤积大蒜、哄抬价格所致,并非像供货商所说的产地出了问题。对新闻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就是为了弄清线索中包含的信息是否有所隐瞒、有所夸大,或者是否有炒作,因此要认真对待,千万不可流于形式。
  判断价值
  确有其事,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新闻线索中发生的事实都能进入新闻报道的范畴,并做重头处理。要想充分利用发现的新闻线索,就要对获取的每一则新闻线索吃透嚼干。我们经常说,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不平常事=好新闻。比如说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事件,一个普通人,但因醉酒驾车致人死亡而被判死刑,后改无期,这是我国的第一例此类案件,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
  经过对新闻线索的进一步了解,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有的线索很有价值,可以深入采访写出重头报道;有的线索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写成一般消息;有的暂不显示新闻价值,须待进一步发展后再作报道;有的线索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可能发不了报道。某年冬天某小区两根电线杆被刮倒,小区近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供电部门及时赶来抢修,记者发现了这一线索,并迅速赶到现场。面对这样一则新闻线索,一个成熟的记者首先应该会判断其新闻价值如何,是否值得写,值得写多大。就这一事例而言,显然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因为它已经影响到了那么多群众的生活,而且供电部门已经前来抢修了。那么它到底值得写多大呢?如果说,供电部门只是一般性地常规抢修,那么这个稿子对于一家市级报纸而言,大概就写二三百字的消息也就够了;但是如果抢修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抢修起来难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大概就可以追踪报道了;如果抢修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群众协助抢修等动人的故事情节,或者抢修中采用了少见的新技术等,比如像2008年的南方雪灾,那大概可以写成系列专题报道了。当然,除了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外,还要考虑记者所在媒体的定位和地位,如果是陕西电视台法制频道,报道此事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因为它的内容定位主要是法制事件。当然,如果是国家级媒体,此事也有可能被排除在外,因为它对于地方事件要有一个宏观的考虑。
  判断价值,是处理新闻线索,甚至说是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记者处理不当,有些价值一般的事件会被过分关注,而有些本应被重视的事件则被记者媒体排除在外。
  巧妙处理
  价值判断,需要记者迅速掂量出事实材料有无新闻价值或有多大新闻价值。对于有价值的新闻,采访活动也不是有闻必录,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需要记者对新闻线索作进一步的挖掘、选择、分析等工作,巧妙处理。
  首先,对于媒体都掌握的新闻线索,记者要提炼出不同于一般人的主题。2010年年初,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全国发生了五起校园惨案,从福建南平的第一起到山东潍坊的第五起,很多媒体纷纷进行报道,随之呼吁幼儿园、中小学应加强校园安全防护,不让那些仇视社会的泄愤分子有可乘之机。其实造成校园惨案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致使矛盾激化,在当前矛盾双方力量极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人就卑劣地采取伤害少年儿童的行为来泄心头之愤。在其他媒体报道的基础上,网易专题新闻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这几起校园惨案,提出仅仅加强校园安全防护解决不了问题,应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应以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该专题报道一出,很多网民即表示赞同,当天的回帖近就一万条。
  其次,对于别人已经报道过的材料,记者应善于寻找新的线索、新的报道角度。同样是一件事,其他媒体已经报道过的新闻,如果报道角度与他们一样,那就毫无新闻价值可言了。如果记者能从别人已报道过的新闻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以另一种角度来报道这件事,关注别人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寻找别人未采访过的人进行采访,就能得到新的新闻事实。例如2009年备受关注的湖南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案,起初只是当事人罗彩霞在天涯论坛的天涯杂谈板块以匿名的方式发帖阐述了自己的遭遇,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浏览了该帖后,专门去湖南邵东做了深入的调查采访,并进行了系列专题报道。随后,连同人民网在内的各大网站全文转载该报道,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闻线索的获取与处理,是新闻采写者的基本功。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新媒体发展之后,记者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取新闻线索。但是如何正确处理新闻线索,却是每一个记者面临的共同难点。新闻线索隐含在事物运动的过程之中,包含众多事物的一般特点,记者只有认真准确地处理新闻线索,将其吃透嚼干,才能合理地利用它,采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
  参考资料:
  1.曹远宁:《怎样获取农业新闻线索》,《东南传播》,2007(9)。
  2.汪庆成:《记者怎样处理好一个动态性新闻线索》,新浪博客,2009年12月21日。
  (作者为宝鸡文理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