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新党报的民生报道
2011-12-31任玲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3期
面对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发行数量下滑、年轻读者减少、广告滞降、经营亏损,这些日益成为报纸的困局。报纸日益式微的根本原因在于影响力减弱,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流失,这样下去将导致被市场淘汰。这种现象不只在国内报纸业存在,国外的资料显示,美国18岁至24岁的读者中,只有17%的人认为报纸是首选的媒体。这种形势对地市级党报的改革要求越来越迫切,对党报报道质量、版面编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常常对传统经营模式下的党报有种说法,认为现在看党报的一般是两类人,写新闻稿的人和被写到的人,通俗来说就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
要闻版作为地市级党报的门面,报道内容更要贴近实际,报道方式更要鲜活生动,版面形式更要美观大方,版面的设置更要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媒体高度竞争时代的读者需求。生活始终是优秀新闻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凡称得上精品的新闻报道,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才能让党满意,让人民高兴。
党报要闻版“民生新闻”要体现“三贴近”原则,要在部门设置、人员调配、版面上加以跟进。党报的民生新闻不能是市场类媒体赖以发家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并不只是市井新闻,不是百姓琐事的堆砌,如居民区垃圾长期堆放无人清理、公共设施不健全等。如果负面报道过于集中,导向把握不好,还会引发许多问题。民生新闻应该善于发掘社会亮点,并促使社会公众意识的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的提高。例如哪些地方突发了灾难性事故,哪些服务机构的收费不合理,又新修了哪些市政设施,供暖期到了,群众对供暖温度、价格是否满意,都可以成为要闻版关注的话题,使得要闻版不再只是领导独舞的平台,而是察看百姓切身利益的晴雨表,并打造一个公共的话语平台,让政府和群众同在一个版面上发言。
新乡日报社在探索民生新闻报道改革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专门成立了社会新闻部,配备了新闻采访车和热线电话,进行专门的民生报道,并在头版和二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的举措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民生的角度去解读,打造民生新闻报道的名专栏,既重文字稿,又重新闻图片。有的报道图文并茂,多条拼版,有的是专题特写,深度剖析。现在的要闻版,变化报道角度,在各行业工作动态消息中寻找新闻点,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以“记者走基层”、“凡人新事”为栏题的百姓故事都可以上,体现出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变化。如系列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内容,集中报道村庄整容工作、农村饮用水工程、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农村新村建设工程、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农民健康工程等取得的成绩,突出本土化、平民化,使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更要创新。在版面创新上,《新乡日报》坚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典型报道加大篇幅处理;二是加强图片的运用,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三是更加注重细节美化,小细节成就大亮点,使图文相映生辉,力争让读者过目不忘。民生新闻的报道版面清晰,除了有固定和非固定的栏目外,每版固定要有1至2个吸引读者眼球的、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消息,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又满足了读者新的阅读期待。
新乡日报社挑年轻、精干的记者担任民生新闻的报道工作,建立民生报道奖励制度,为鼓励记者、编辑多跑基层,写好民生新闻,编好民生新闻,对达到一定篇数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了采编人员的工作热情。常年以来,《新乡日报》的民生报道形成了专栏的独特风格,深受群众欢迎,并提高了要闻版的可读性,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起到了保稳定、促和谐的积极作用。把握了正确的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本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原则,通过正面报道反映社会新风尚,使群众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发挥了党报的宣传优势。
新乡市近年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新乡日报》在新闻报道时,总是尽最大可能把单纯的服务“官方”转化为服务“民众”,力求多一些百姓的声音,通过群众的参与,达到“两结合”、“双满意”。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过程中,全市人民上下一心,形成共识,不少老百姓从自身做起,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新乡市也一举夺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这个典型的系列报道说明通过报纸与政府的沟通,让政府明确党报自身的党性和舆论宣传作用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只是通过新闻版面改革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取得了政府更多的支持,发挥了党报的优势,建立了本地媒体的权威,推动了新闻报道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余潇:《依托党报优势?摇做强民生新闻》,《青年记者》,2008(30)。
2.丁柏铨:《贴近群众:党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战线》,2004(3)。
3.滕岩、孙红卫:《党报要闻版要突出民生新闻》,《城市党报研究》,2008(1)。
4.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求是》,1990(3)。
5.朱士燕:《提升地市党报新闻创新原动力》,《城市党报研究》,2008(3)。
(作者单位:新乡日报社)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