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出县区新闻版的特色来
2011-12-31温培雅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3期
近年来,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一批地市报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充分挖掘、利用本地新闻,开辟县区新闻版,通过整合、深化新闻资源,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较好地提升了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使报业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
为了增强《驻马店日报》的竞争力,同时给各县区提供一个宣传阵地,《驻马店日报》于2009年2月在第3版开辟了县区新闻版,一周一个版,由驻各县区记者站站长提供稿件给编辑部。经过一年的试运行以后,又在2010年1月将县区新闻版固定在7版,每周二和周五见报。《驻马店日报》县区新闻版秉承“三贴近”原则,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都是版面关注的重点;为城乡居民排忧解难,为“三农”服务是版面的焦点内容;寻常百姓,大众生活是版面关注的视点。
突出主题,创新内容,把让百姓满意纳入办报理念
在办报过程中,驻马店日报始终把关注民生、服务县区经济发展的新闻放在重要位置,用平民视角和读者眼光采写、编辑新闻,让大量的鲜活新闻在版面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最抢眼的报道。
科学设置栏目,为读者提供服务。《驻马店日报》在设置县区新闻版栏目时,以读者所想、所需的内容为选题标准。如“县区看点”,此栏目一般放头题,发各县区比较重要的消息和通讯,好的稿件精作标题,并采用述评式编排方法。如2010年3月19日在7版头题位置刊发的消息《就业“不差岗”创业“不差钱”平舆县1.8万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以其题材的典型性和新颖性、文笔的鲜活性和生动性被报社评为“好新闻”。“记者行动”刊发的是由各县区记者站站长独立采访的、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消息或通讯,一般做倒头题。如2010年2月2日7版倒头题位置刊发的平舆县记者站站长独立撰写的通讯《一位法官用真情演绎的“新三笑”》,从“耄耋老人开心的笑”、“反目兄弟羞愧的笑”、“无助大嫂真挚的笑”三个小故事里勾勒出了一位基层女法官爱岗敬业、克己奉公的真实形象,文章刊出后反响良好,该法官被评为省级优秀工作者。“县乡视野”是各县区比较重大的消息,通过集纳刊发,统一标题,体现编辑思想。如2010年4月6日刊发的一组反映清明节内容的稿件,由图片、新闻故事和消息组成。图片反映江苏蔡氏宿迁文化研究会到我市上蔡县蔡侯陵祭拜蔡氏始祖叔度公,笔者巧妙地加上了“寻根问祖过清明·图片”的栏题。刊发的故事是说平舆县打工致富的农民回老家扫墓时召开家庭会议,做通亲人思想工作,不修祖坟、不建牌楼,把节省的2万元钱用于修路,笔者加栏题“摒除陋习过清明·故事”。在消息《开发区开展文明祭扫活动》上加栏题“文明和谐过清明·新闻”,三者用一条线贯穿始终,突出整体性和策划性。
追踪热点难点报道,化解各种矛盾,调整群众的心态。如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假种子、假化肥事件,县区新闻版2010年3月12日策划的“3·15直击:农资打假”版面,刊发了《西平县利剑出鞘护春耕》、《正阳县重拳出击保农资》等,并配发了评论《带着真情去“打假”》,公布了市工商局的打假热线。由于策划到位、跟进及时、定位准确,为农资打假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做到了党委政府和群众双满意。
增加版面内容服务性和可读性,突出报纸服务功能。快速、准确、全面宣传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区的方针政策,对这些方针政策以新闻的形式进行重新组织、重新策划、重新解读。如2009年5月21日刊发的消息《平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实行新标准发放》,2010年4月13日7版头题刊发的《游乡村美景品山野佳蔬住农家小院遂平县“农家乐”活了旅游富了农家》,2010年7月13日刊发的介绍确山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确山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渐入佳境》等,紧贴百姓的现实生活,更生动、更有效地提高了宣传效果。
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增强新闻亲和力
只有抓住群众最关注、最需要的内容,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促其解决,才能形成新闻宣传中的亮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县区“小民生”。所谓“小民生”,就是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百姓身边的琐碎事、平凡事、麻烦事,但凡民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对象。如2009年10月29日县区新闻版刊发的组照以《昔日“龙须沟”今朝“小香港”》为题,报道了平舆县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民生为本,针对县城南侧臭水沟污水横流,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现实,通过和谐拆迁、挂牌竞标,将臭水沟建成了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成为群众娱乐、休闲、购物的乐园。新闻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意义深远,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第二,拉近报道角度,解读县区“大民生”。所谓“大民生”,就是要站在民生角度,以群众语言解读重大政策和决策对百姓生活可能带来的具体、直接影响,解释政策和决策出台的背景依据,把关注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与关注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展民生新闻的题材范围,使民生新闻呈现多视角、多层次。如2009年7月2日头题刊发的《提升城市魅力打造宜居城市遂平县城市规划彰显“民生标准”》,以生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遂平近期的城市规划,以及规划的合理性与长远性,这也是当地群众最关心和最想知道的。
突出效果,创新方法,提升新闻吸引力
县区新闻需有真诚的服务意识,充分反映民众生活,关注民生疾苦,为民排忧解难,表达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
真诚服务。县区新闻看似小,但群众关注度高,必须做到“群众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如2009年8月27日县区新闻版刊发的以《“平安电话”报平安》为题的图片,介绍正阳县在农村安装“平安电话”等特防工程,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图片刊发后,正阳的做法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关注,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其他县区如何做好留守老人和孩子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传递关怀。驻马店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最大限度地解决工人失业与农民就业问题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点。根据这一思路,我们组织开设了“关注民生民情构建和谐社会”栏目,从宏观角度刊发了许多县区如何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工就业,如2010年3月19日刊发的组照《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架起“致富桥”》,并策划了连续报道,期期刊发;2010年5月9日刊发的《平舆县奏响和谐民生新乐章》,介绍了该县夯实民生之本、救助民生之急、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这些典型经验的树立,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注重策划。县区报道由于“自选动作”多,容易出现淡化党报政治责任、追求所谓的“吸引眼球”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民生问题报道与时政报道、主题宣传相比,同样需要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一年来,《驻马店日报》县区新闻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心工作,策划先行,打响了一个又一个宣传战役,产生了强烈的“舆论磁场”效应。例如,为了迎接2010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召开,从2010年4月开始,县区版策划推出了“招商引资促发展东西合作谱新篇”栏目,刊发了《开发区:加大招商力度做好迎会工作》、《师灵镇:全力激活招商引资工作》、《庙湾镇:以诚招商引来“金凤凰”》等一批反映迎会内容的动态消息,此栏目连续刊发,推出了许多县区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经过实践与探索,《驻马店日报》县区新闻版在赢得了读者青睐的同时,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其经验及做法得到了省报协有关专家的肯定。如何进一步办好县区新闻版,提高整张报纸的竞争力,抢占舆论制高点,笔者认为还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县区新闻,要以贴近性赢得读者。首先要处理好县区新闻版和要闻版的关系,避免出现要闻版与县区版各自为战的局面,县区的典型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报道要通过协调,坐上“直通车”传递到要闻版,树立“重县区、重原创、重独家、重深度”的采编理念,通过头题配评、设置栏目等编辑手段,树立县区版的独特风格。
二是做大县区新闻,要以服务性抓住读者。把新闻报道做深做软,防止出现高高在上的“八股文”。县区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在于新闻内容的贴近性,而县区新闻的“硬伤”在于稿件多数来源于驻各县区的记者站站长以及宣传部门,经验性强而可读性不足,典型性有余而鲜活性不够。要把县区新闻版面办出生命力,必须在稿件的可读性上下工夫,要善于在“硬新闻”中发掘可读内容,选取百姓关注的角度把硬新闻做“软”,把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以服务性取胜。
三是做活县区新闻,要以亲和性凝聚读者。寻找县区宣传与新闻效果的最佳切入点,针对工商企业、街道社区、文化建设、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新闻,着重进行指导性服务报道,为城乡居民排忧解难;也可以介绍本地的相关特色,扩大“天中风物”栏目的内涵,吸引外地读者到本地观光、消费和创业。同时加强作者、编者、读者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妥善处理好报道当地中心工作与兼顾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驻马店日报社)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