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破孩”看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2011-12-31张璐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4期
摘要:十六大以来,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国的共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抓住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等于在新时代抓住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因此,本文就从以“小破孩”为代表的河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为起点来探讨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动漫产业 文化产业 河南省
在全国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南省的动漫产业在近几年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出现了一些较好的动漫作品,如《小破孩》、《小樱桃》及《独脚乐园》等;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相对有利的政策支持,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将动漫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复,依托郑州小樱桃卡通艺术有限公司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省的动漫产业跨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已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新亮点。
《小破孩》动画系列片是在网络上流行的FLASH动画,目前动画、游戏、应用等已推出了40集左右,是中国的原创卡通形象,在互联网上一直享有较高的人气。其作者拾荒(原名田易新)被称为“小破孩”之父,洛阳人,2003年与其哥哥田平易、同乡王永创办了上海拾荒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并立即将“小破孩”动漫形象进行了注册。5年后“小破孩”的动漫产业原创实验室从上海迁回洛阳,为洛阳动漫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血液。如今,《小破孩》动画中的两个主人公“小破孩”与“小丫”横扫全国,登陆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俨然已成为世界动漫明星,在国内获得的奖项不胜枚举。因此,“小破孩”的产业化是必需的更是必然的。
“小破孩”的诞生是源于个人创意的典型代表之一。被称为“小破孩之父”的拾荒,现任拾荒制作公司首席导演。在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后,拾荒主动辍学,先后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下属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制作工作,在感叹外国动画“肆虐”国内市场与本国动画江河日下之时,拾荒决定辞职,并开始周游全国,并尝试寻找新的创作方向。2001年,他发现了新兴的FLASH网络动画,开始接触学习,并制作了《庸人自扰》、《龙门客栈》、《黑色故事》及《二蛋传奇》等FLASH作品,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灵感突发,创作了“小破孩中秋背媳妇”的FLASH贺卡,并挂到了网上,一夜间,这个视频被网友疯狂下载、转发,“小破孩”与“小丫”一夜走红。2005年,拾荒入选“中国十大闪客”。
可以说“小破孩”的第一步是十分成功的,这要归于源自拾荒个人的设计,这个动画形象有着清新、幽默诙谐的中国风。“小破孩”系列动画,每一部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关联,取材于中国的民间故事、民风民俗,后期的动画中又借鉴了世界文化中广为人知的故事,可以说“小破孩”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有着东方人的灵魂,但同时又有着开放的大脑,这些都是基于中国文化宝典与世界文化经典的。“小破孩”与“小丫”的造型十分可爱,两个大头娃娃总是不离不弃,深受广大网友喜爱,同时又不乏中国式的幽默,赋予“小破孩”憨厚、忠实、浪漫、善良、乐观的性格,俨然成了一种精神象征,这也是“小破孩”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小破孩”并没有因此结束,他继续成长着。“小破孩”形象成功推出后,田易新兄弟就立即将“小破孩”的形象进行注册,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一方面继续制作“小破孩”系列动画,持续维护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开始拓展公司的生产链。如今的拾荒动画设计有限公司集动画制作、卡通形象设计、游戏、漫画、图片等多种业务于一身,同时开发其他衍生产品,如“小破孩”服饰、装饰品等。
“小破孩”如今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依照欧美动漫产业的发展道路,目前来说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大部分都是依照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小破孩”的发展也基本上按照形象授权,生产工艺品、制作广告等路径,暂时没有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动漫产业虽然起步较早,有过一个黄金时期,但如今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数字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动漫产业在高科技的冲击下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我国的漫画长期存在内容创新不足、资金匮乏、产业链不完整、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缺陷,好的漫画形象不能够有效利用,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无法转化为产业资源,文化资源大大地浪费、不合理开发,这些也同样是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河南省地处中原,人文资源丰厚,在国家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世纪,对河南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大的振兴经济的机遇。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平台,近几年河南省推出了极富本土特色的动漫形象,如“小破孩”、“小丫”及“小樱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湖南、浙江、北京、上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制约河南动漫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瓶颈。出台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政策已成当务之急。
资金不足。河南省的动漫行业几乎全部为民营企业,财政引导资金仅300多万元,与动漫大省的资金投入相差甚远,这直接制约着河南省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创新,因此文化产业又称为创意产业,由此可以看出创意、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在动漫产业中,创新的作用更是无处不在,好的动漫产品无不源自天才的创造力与创新性。创新是动漫发展的动力,近几年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章、著述中,国内外这方面的专家都将创新放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同时也出了不少相关的研究资料可以作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型发展的参考。
人才匮乏。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它不同于第一、二产业,也不同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对于动漫产业来说更是如此。动漫产业大致包括漫画期刊、动漫电影、动画片等的绘制和产业化运营,因此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既要懂美术(动漫形象设计)、文学(动漫情节设计),还要对管理与市场化运作有所了解,可以说动漫产业需要的是集复合型、创新型于一体的人才。
技术制约。在数字化的今天,运用高科技与动漫相结合已经越来越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河南省的动漫产业急需一个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河南动漫行业普遍处于创业阶段,大部分规模较小,难以独立购买后期制作需要的昂贵设备,一些企业的后期处理要到上海、北京等城市,大大加重了制作成本。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后,企业就可以低价租用设备,能够有效节省资金,降低制作成本,从而更多地关注制作质量。
河南省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依靠文化产业发展本省经济已经成为共识。河南省文化产业近年来虽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人才资源不足、创新力量薄弱、资金与政策瓶颈约束等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基础,口碑较好的品牌产品做先导,培养具有潜力的消费者市场,更需要有产业化的运营,从而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要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同时解决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发展经验,总结教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有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世显主编:《2008年郑州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张锐、李庚香主编:《2009河南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张晓明主编:《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欧阳友权、柏定国:《2009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年版。
6.谢绳武:《2001~200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李开荣主编:《汉英文化教育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
8.张晓明主编:《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中野晴行[日]:《动漫创意产业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
10.于平、傅才武:《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