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关系变革的三维分析
2011-12-31王贵斌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5期
随着网络在现代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新媒介生产之中,他们丰富并改造着网络关系。陈卫星教授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在三个维度上引发了传播关系的变革:“新的社会生产主体的涌现丰富了传播关系;信息再生产被赋予一种合法的定义;传播网络和传播区域创造社会调解空间。”①不过从现实看来,网络越来越成为自媒介(we the media),并蜕化为草根阶层的场域,②以致网络生产常常出现中国非典型性综合征——“人肉搜索”和非理性的谩骂攻击,使网络公共领域的性质大大消解。
网络社会关系结构复杂化与传播关系的趋利化
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屈指算来已经15年了(以下未标明的数据均来源自本次调查),③如果从人的存在来看,已然迈入少年时期,这正是互联网生产的储备期和扩张期,具体表现为:第一,网络使用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三成。④第二,上网途径已经多元化,除了拨号接入外,宽带的接入、无线网络接入和手机的互联网接入增长很快。第三,网络从精英人群走向社会大众。最初上网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大学以上学历,1998年这一数据高达98%,⑤而现在大学生在网络中所占比重已下降至23.3%。
从神坛上下来的网络,正是其第三个特点使得网络中社会关系重构。这一点是可以透过互联网研究报告发现的。通过阅读历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使用者(以下简称网民)从其结构来看,是典型的草根聚合体。如“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出现的情况是,“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增速超过整体网民。虽然没有确凿的数据,但是现代学历的含义表明,大学以下的网民相对来说,理性的缺失是较为明显的。
这些新型的被结构化的网络主体,其信息传播虽然不成熟,但决然不能被忽视,他们通过网络的各种新形式体现自我存在。网络新的经验类型包括更为个性化的博客、维克、微博,加上原来体验的形式,诸如网络论坛、搜索引擎、XML、CSS等信息获取与表达场域,增加了草根阶层的长尾效应。草根阶层的长尾效应,是网络聚合性的典型表现,长尾聚合的结果是,将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微中心诞生,甚至不排除一些微中心成长为新的中心;这些中心构成传统中心的协助或挑战,形成了网络政治的多样化表现。套用经济学的一些术语表述为,长尾的聚合将会对传统的二八定律构成严重挑战,基于长尾理论的互联网受众将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建构构成挑战。
持有技术乐观主义的学者们认为,这些网民是“准中产阶级”⑥。其言下之意是,当前的网络使用者在经历一定的时间段后,会成为新的中产阶层,而这些中产阶层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这种观念过于乐观,准中产阶级的成长道路还很漫长且充满变数。关信平指出,中产阶级的考量标准现在最主要的是财产拥有和职业这两项,但更重要的应该是“职业声望以及地位,以及与职业相关的社会保障、福利等等”。另外,扈海鹏教授也指出社会结构的失衡阻滞了当前中产阶级的增长,扈海鹏援引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话说:“我们现在社会结构出现某些‘断裂’的趋向(指的是上层与中下层间发展的极不平衡),这种失衡影响了中产阶级的成长。我们现在的基尼系数是0.47,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社会不平等警戒线。社会财富多了,但文化认同与信任出了问题。人们害怕自己被抛入下层、被固化于下层,由此,社会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趋利。”⑦随着中产阶级成长遭遇变数,人们的趋利行为增加,如此导致的后果是以利益关系为导向的社会价值愈来愈甚嚣尘上,这种情形是最让人担忧的,因为它会给社会机体带来巨大伤害。这些网民要成为中产阶级,需要处理的问题不仅是增加个人财富和职业荣誉感,还需要处理诸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问题,可以说,这些草根的网民与中产阶级的概念之间相去甚远。
网络主体信息生产的偏倚趋势
网络信息的生产偏向首先表现为信息生产主体的偏倚和信息生产均值化。这两个特点的存在,使信息生产呈现出高度偏倚的趋势,反过来强化了网络分配带来的草根后果。
第一,就信息生产主体而言,中国网络生产体现更多的“精英主义”倾向。在美国,网络参与核心人群是那些性别为男性,甚至未结婚的人,网络潜水的人群受教育程度较社会一般水平或高或低。⑧这个有意思的发现,更新了我们对网络表达的观念和看法,原来网络表达的主体需要进一步细分研究,他们很难代表社会一般民众的意见和看法。即便是美国的论坛,同样也不代表美国人口的一般样本,低收入人口的代表性明显不足。与之相类似,在中国,除了网络论坛的人口分布具有差异外,其他的指标基本类似。最新的数据表明,网络论坛已经被踢出网络应用的前十名,这显示了论坛地位的下降。然而,就网络论坛来看,这些精英阶层的表现是极其不成熟的、不确定的,这一点与中国公民社会表现极其一致。俞可平认为,中国的公民社会在艰难的发展,表现为不成熟性和不确定性。⑨与占社会总体的多数相比较,网络讨论者受教育程度很高,拥有的财富更多,“更年轻,未婚,更偏向于男性,尤其是网络中的活跃分子”⑩。
第二,网络信息生产的均值化,它表现在:信息生产的多向性、同质性分散了意见表达工具的有效性,生产力量的群聚性扼杀了对话的平等性。首先,网络论坛作为意见表达的空间,虽然已经被踢出网络应用的前十名,但是从总量上看,仍有较大的绝对数量。网络论坛讨论的问题纷繁复杂,从个人隐私披露到国际关系,从人们的基本生活到社会总体发展都有所涉及。这种问题讨论的多向性弱化了信息表达的力度。全球最为有名的Listserv,最初讨论的内容非常复杂,往往使得专业讨论人员失去自己的讨论空间,于是各种专业人员不得不被分解为不同类别的讨论区域,这就为我们进行信息交流带来了问题,网络论坛的价值是多元意见的表达,而基于专业技术区分的意见表达无法满足公共意见的表达,更别说分享了。这一难题在中国的网络论坛中大大放大,基于传统主体讨论的内容很容易被论坛主题和论坛目标所掩盖,多向意见的表达分散使得大部分论坛陷入了自我指认的社区,即形成满足论坛设定目标的同质性话题。其次,网络作为对话的工具,要想使其发挥最佳效应,就需要实践慎议民主。尼诺认为,慎议民主理论是“最能克服”既有民主理论缺陷的新理论,慎议民主的中心词汇是对话。然而,在中国网民的对话中,信息的生产者掌握着意见表达的方向,他们通过信息主题的设定,影响着后来者的参与方向,在网络论坛中跟帖者的表达往往是一元化的,不是新型社会意见的表达场域。倘若出现不同的声音,很快就会出现结论,因为中国的网民很容易“跳入网络空间去扮演法官和陪审团的双重角色”?輥?輯?訛。
虚拟空间调节机制断层
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虚拟空间的调节机制是断裂的。现行的虚拟空间调节机制归纳起来主要有:采用行政法律干预;传统媒介的介入。这些调节机制均对网络空间构成伤害,行政法律干预是有效的手段,但是法规往往滞后于网络媒介的发展,当然,法律本身不可能超前预测,由此导致了滞后性的信息管制现象,行政机构在介入网络时,纵然有良好的社会意图,但是其行动往往造成了严重的压制性危机,迫使网络调节机制无法发挥。另外,传统媒介介入同样断裂了人们的行动,传统媒介和中国的网民个体的表现有些类似,当它们介入的时候,就形成对新媒体的审判。网络调节机制的断层和缺乏,让信息的表达行动受到了伤害,阿伦特指出,信息表达在政治活动
中至关重要。?輥?輰?訛
建设虚拟空间调节机制,面临艰巨任务,这是网络的全球性造成的。由于大部分根服务器都在美国,传统的机制是非正式性的,?輥?輱?訛最初不存在合法性垄断,但是随着商业机构和一些政府机构的介入,从网络信息调节方面来说,任何一个行动都会产生连锁反应。在没有有效的网络调节机制的空间里,就会出现我们上面所发现的——信息生产者与追随者目标离散化,信息生产者设定的讨论主题被其他噪音所消减;从宏观上讲,信息分配外力的压抑造成信息解释的片面化,加强了信息的再度离散。互联网的管理分配实际上将网民这个主体使用者排除在外,比如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在遭受到选举方面的失败,加上大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持续批评,导致该机构2002年新出炉了这样的规定:“从董事会中剔除网民代表,这意味着先驱们的民主试验已成为历史。”?輥?輲?訛此外,网络的分配,从政策的设计和制定都很难看到网民的身影,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互联网调节机制的建立带来了隐患和风险。
结语
风险社会的到来,加剧了互联网分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影响将会“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断地增强”?輥?輳?訛。当我们分享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利益时,我们也需要关注互联网传播资源与社会期望的关系:新型生产主体的介入丰富了传统关系,却加剧了网络媒介的草根特性,草根性的网络表达,缺乏的是理性的意义建构,加上虚拟空间的调节机制的断裂,“社会生产的财富分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冲突就占据着历史的前台”?輥?輴?訛。
我们认为,科技使用水平与使用科技的水平同样关键。对于行政管理来说,重要的不是对单一事件的管制,而应从开放性空间的调节中寻找网络资源分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于网络参与者来说,慎议民主是值得借鉴和吸收的。按照尼诺的看法,慎议的过程即讨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者们自己提出问题,表达他们的利益所在,并试图向他人证明那些利益的正当性。一场讨论并不只是个人独立反思的汇总,而是一个集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互动并在更高层次上集中起来。每个人的反思都由于其他人的反思而更加丰富充实”?輥?輵?訛。[本文为长安大学课题“新媒体与政府危机研究”(Y1006)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Dan Gillmor.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O'R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