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图片新闻“活”起来
2011-12-31温培雅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5期
图片是报纸的眼睛,如果明眸善睐、炯炯有神,对烘托报道气氛、强化宣传效果、提高报纸质量、扩大报纸知名度、增加报纸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新闻版面编辑,要想让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真正“活”起来,就要大胆策划、精心编排、巧做标题,让图片新闻体现“实、深、精”的特点,充分体现图片“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大胆策划拓宽思路
以往的新闻照片,有着诸多的弊端,例如,报道工业就是“工人+机器”、报道农业就是“农民+作物”、报道会议就是“干部+会场”等老套路、老方法,看后令人感觉乏味。图片新闻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创新,往往是编辑把关不严造成的,编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编辑要树立创新和策划意识,要根据版面内容、近期报道方针及时引导摄影记者拍出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照片。因此,编辑要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更高的洞察力和敏感性,要能结合实际不断地给摄影记者出主意、出思路和必要的指导,对事件的整体报道有计划、有安排、有要求、有建议。这对编辑在专业技能和协调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摆脱新闻图片“浅、平、轻”毛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如果编辑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和摄影记者沟通、有意识地给摄影记者留下一定的版面,把自己的编辑意识渗透在版面上,就会给记者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形成记者拍好照片、编辑用好照片的良性循环。
2010年4月22日,驻马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正阳籍战士李楠回家时勇救三名落水老人,受到部队表彰后回乡探亲的线索,但是如果写成文字稿件,缺乏冲击力不说,而且流于一般的表扬稿件,于是笔者在与记者进行沟通后,将其策划为新闻组照,起名为《英雄归桑梓鲜花映笑脸》,及时在4月23日的7版头题位置,以大图大题的形式重点推出。通过母校孩子簇拥英雄看一等功奖章、县领导看望、亲人迎接三幅不同角度的照片,并配发了400字的文字,介绍了新闻发生的背景以及救人英雄李楠曾参与过汶川抗震救灾,并有救助孤儿大学生等行为,深化了事件主题,刻画了一个英雄的精神境界,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呼唤。照片刊出后反响很大,许多读者来信来电对救人英雄表示慰问,《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也先后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最终,救人英雄李楠被驻地评为“十大新闻人物”,正阳县也授予李楠“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见义勇为好青年”等称号。
善于发现巧妙利用
挑选照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新、真、活、情、意。好的图片是融形象优势、现场气氛、情感力量于一体的,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所谓“一图胜千言”,有着鼓士气、启民智、开风气、造舆论的效果。编辑的角色就是“伯乐”,在一大堆照片中迅速而准确地选择适合刊发的图片,剔除那些只是现象反映、缺乏思想深度的“模式”照片,采用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丰富多彩的新闻图片,是版面编辑的天职。2010年国庆节前夕,笔者在编辑版面时遇到了一堆反映国庆主题的图片,于是根据图片内容,将其归类为“欢天喜地迎国庆”、“多种形式庆国庆”两类,在头题位置刊发了行人手举国旗欢庆祖国华诞的图片、民警笑容满面帮助敬老院老人挂红灯笼迎国庆的图片以及各县区举办美术作品展、廉政文艺晚会、岗位大练兵的图片,整个版面喜庆热闹而且显示出群众喜逢盛世享太平的欢乐情绪,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此组图片在报社“五好”评选中被评为“好图片”。
作为编辑,要想做到“善于发现”,不但要熟知党的方针、路线,熟知各方面的情况,而且要有新闻嗅觉,善于识别新闻、提炼主题,真正反映出社会的热点。记者拍来了好照片,如果编辑用不好,也会大大减弱宣传效果。同样一幅新闻照片,发在哪个版,发在哪个位置,发多大尺寸,加不加标题,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编辑不但要参与新闻策划,而且要慧眼识货,敢于把那些深刻反映新闻内涵和本质、有最佳新闻价值和最佳形象价值、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典型瞬间形象的照片精选出来,并且加大尺寸,形成视觉冲击力。2010年2月2日,笔者在信箱里挑选图片时,几幅反映新蔡县古吕镇居民魏慧生几十年不断从鸟贩子手中买鸟,然后将“收养”的鸟儿养大以后放飞的照片吸引了笔者的目光。但是图片说文粗糙,照片质量良莠不齐,笔者舍弃了发组图的想法,从中挑选了一幅魏慧生老人在贴着“福”字的门前放飞鸟儿的图片,此幅图片不但光线柔和、抓拍角度较好,而且体现了新闻主旨。笔者将其放大成四栏作为主图,并重新配了说文,添加了《人鸟情未了》的标题,放在了“精彩瞬间”栏目。图片刊发后反响良好,魏慧生老人不但成了县里的环保名人,而且还收到一些由民间人士组成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邀请函,欢迎他加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行列。
精编说文画龙点睛
编辑同样不能忽视对图片文字说明的处理,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一幅好的图片同样需要好的图片说明。新闻照片的核心是“新”,不仅内容要新、拍摄的角度和表现形式要新,说文也要新。有了高质量的原料,还要经过能工巧匠的加工,才能出精品。一些摄影记者文字功底较弱,图片拍得出来,却不具备“新闻眼”,提炼不出“新闻点”,写不出有内涵的说明来,这严重影响了图片的效果。因此编辑作为图片的“第一读者”和“第一裁判员”,要精心提炼主题,精编说文,使照片锦上添花。要想出精品,编辑要做到“四靠”:靠积累、靠敏感、靠探索、靠勤奋。2010年10月29日“图说新闻”的一组图片,笔者就运用自身的新闻敏感和文字功底,在精编说文的同时,统一加上了画龙点睛的标题,受到了报社领导以及新闻前辈的好评。第一幅是反映确山县一个招商企业落户开工的新闻,笔者加标题《招商引资创大业》;第二幅是反映西平县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副业增收的新闻,笔者加标题为《土地流转流出金》;第三幅是汝南县三门闸乡农民编织草毡提高麦秸经济效益致富的新闻,笔者加标题《草毡织出新生活》。图片生动,文字精练,标题鲜活,为版面增色不少。
搞好编排美化版面
好的编辑不但要懂文字、懂版面、懂图片、懂美学,而且要树立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强烈的典型瞬间意识、鲜活的画面美感意识。不论怎样的版面设计,照片的功能都不能轻视,都应总体设计,搞好编排方能使图片语言更具创造性地发挥出来,使版面更鲜活、更精彩、更能打动读者。
在编排中,内容主次的把握、黑白灰的安排、点线面的处理、版面布局分寸的控制等,都要有整体感。运用新闻照片,不仅要讲究其构图、光影、色调、线形等外在的形式美,而且在编排中要保持整齐、均衡、对比、和谐之美,突出报纸风格和特色,改变过去新闻图片时效性差、主题不鲜明、呆板、单调、缺乏生气的现象,就要强化读者意识、增强照片贴近性,让新闻图片真正能在版面上“站”起来。笔者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如将图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