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类纪录片缘何热播荧屏?
2011-12-31葛明
新闻爱好者 2011年15期
从《故宫》、《台北故宫》、《敦煌》等,再到近期播出的《颐和园》,景观类纪录片一再热播荧屏,让观众对纪录片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有了新的认知。以景观的真实存在为镜头表现,以文化的历史内涵为内容表现,以现实的电视技法为手段表现,景观类纪录片在娱乐精神和新闻快餐的夹击下,生发出让人思考、让人清醒、让人理性的收视效果,成为中国人熟知的电视纪录大片,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华文化的新途径。
景观有着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景观有自然与人文之分,但是自然与人文又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彼此难以区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声音、图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被保存下来的,后世的人们只能通过遗留下来的人类活动痕迹来阐发思古之幽情,让思想的版图扩大到更广阔的地域。再者,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所限,绝大多数人也不可能身临其境,由此,一代代的人们把对这些饱含着自然元素与人文内涵的景观的喜爱之情传承下来,积淀出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在中华文化发展演变的悠久历史中,景观承载着建筑、绘画、文学、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还在一直孕育、变化和茁长。景观,特别是上述纪录片展示和表现的著名景观,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地区、各种文化形式的集中代表,因此也成为社会民众最为倾心与瞩目的艺术样式。如果说在中国有哪一种艺术样式是全民的,体现了最为广泛的审美趣味和欣赏口味,成为从宫廷到文苑到市井再到乡村一致爱好的对象,那就是景观。景观因此在它的肌体中携带了中国文化的因子,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看景观、说景观。
景观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代表和名片。故宫、颐和园、敦煌……这些都是中国最具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名胜,犹如中国展现给世界的一张张名片。纪录片把它们作为选取的题材对象,重大价值不言而喻,自然而然能够引起巨大的观众收视期待。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