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使用新闻图片的异同

2011-12-31付兆欣

新闻爱好者 2011年21期

  摘要:读图时代,通过新闻图片获得受众的注意力是媒体的共识。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在使用新闻图片方面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类媒体中新闻图片的相同与不同,并辅之以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为探索如何才能更恰当地使用新闻图片打下基础。
  关键词:读图时代 主流媒体 非主流媒体 新闻图片
  当科技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时,枯燥的文字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追求刺激、讲求快速消费的需要,人们对于能够吸引眼球和注意力的图片的追捧塑造了一个“读图时代”。似乎只有一张张清晰、逼真、色彩斑斓的图片才能唤醒人们麻木的神经,激起一定的求知欲望,从而让一条条与图片相关的新闻进入大众的视线。在读图时代,图片不仅仅是对文字报道的有力补充,起到美化版面的视觉效果,更是让读者对阅读新闻产生兴趣的直接通道。尤其是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以报刊为代表的新闻媒体在头版必定刊登大幅照片夺人眼球,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在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时,巨幅彩照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然而在使用新闻图片方面,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点。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
  有关于主流媒体的定论,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未得到广泛认同的答案。在传媒发达的欧美国家,主流媒体主要指以严肃、深刻著称的高级报纸,例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此类报纸均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与良好的口碑。我国的主流媒体主要是关注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面向社会主流人群,代表主流的社会声音和意识形态,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公信力的权威媒体,例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各大中城市党报、新华网等。
  概括来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周胜林教授认为,媒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成为主流媒体,即有较大的发行量、收视率;有较多的广告营业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①也就是说,要做到政治主流、经济主流、社会主流三个方面,才可称得上是主流媒体。
  与此相对的非主流媒体,是近年来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丰富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给予主流媒体有力补充的重要媒体。甚至某些都市类报刊、各类网站、期刊读物等非主流媒体在市场份额中占到很高的比例,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无所不在的媒介力量。相较于主流媒体,非主流媒体在传播硬新闻、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不过,在媒体主流化大潮的影响下,许多非主流媒体也纷纷扛起了迈向主流媒体的大旗,其中以各地都市报的迅猛发展为代表,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主流化倾向。
  读图时代的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都选择大量使用新闻图片,不过在报道众多新闻事件时对于新闻图片的选取却有同有异。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使用新闻图片的相同点
  从传统的“文以载道”到今日的“图以载道”,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纷纷频繁地大面积登载新闻图片,使用图片的相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报道重大及突发新闻事件。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考验媒体的新闻敏感度、应急机制和运营成熟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都还记得海湾战争成就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记得香港凤凰卫视在美国“9·11”恐怖袭击案发生的那一刻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直播的壮举。新闻图片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形象、直观地提供给受众以文字和语言所不能涵盖的信息。
  随着新闻专业的不断发展和新闻事业的不断成熟,新闻从业人员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越发重视,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在应对重大以及突发新闻事件时都毫不犹豫地选取新闻图片来帮助报道。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功能和作用外,新闻图片在此类新闻事件的报道上能够以无法比拟的现场感、表现力、冲击力来展示颇具感染力的视觉效果。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媒体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人们了解事件的严重程度,新闻图片的直观使其成为必不可少的报道手段;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迅疾又让人措手不及,容易导致社会恐慌与流言四起,而使用新闻图片可以将事实真实地展现给受众,让人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稳定民心。
  比如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包括了开闭幕式的宏大场景、每日夺牌选手的精彩瞬间、狂热的各国体育爱好者等有强烈代表性和新闻点的图片被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登载和使用,无论是党报、经济报、都市报,央视、省级卫视、地面频道,还是大大小小的网站、手机报,有关奥运会方方面面明快艳丽的新闻图片处处可见。这些新闻图片将一个和谐、绿色、文明的北京形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有时比几万字洋洋洒洒的介绍文章效果更佳。又如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三次特大自然灾害——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以及同年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典型代表,在事件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给予持续的关注和连续的报道,现场的受灾情况、搜救进展、生命的成功挽救、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国家领导人的亲力亲为等生动画面都被定格在新闻图片中,全国同胞与世界人民通过一张张感人肺腑、触目惊心的照片将心与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共同为灾区人民祈福并伸出援手。
  头版新闻图片的比例增加。在同类媒体竞争激烈、新兴媒体强势攻占市场的压力下,以报纸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为了留住读者,让读者产生翻开报纸将新闻看下去的欲望,选择在头版放置新闻图片呈现增加趋势。严肃的党政类报纸也需要使用新闻图片作为吸引读者、配合文字报道,甚至主导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更不用说制作得明快抢眼、面孔诱人的小报、都市报了。
  《人民日报》2010年10月5日的头版登载了五张新闻图片,标题分别为《温家宝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假日旅游掀起高潮》(两张图片)和《18流派传人尽现京剧神韵》。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的《人民日报》,是主流媒体的首席代表,更是中国第一大报。于头版有限的空间和版面放入五张新闻图片这一举动就足以说明其图文并举的理念和决心。
  新闻图片压倒文字成为重要信息源。新闻图片使用之初,主要功能是作为文字信息的补充,使读者更直接、快速地了解新闻内容,外加美化版面、优化视觉效果。但是,在快速消费时代,冗长的文字新闻或者电视中主持人滔滔不绝的陈述已无法吸引受众长时间耐心的关注,粗略地翻阅每一版报纸、随意地控制手中的遥控器按钮、轻轻地点击鼠标,人们选择性的增多和主动权的增大使得媒体人员不得不做出应对。于是,新闻图片逐渐压倒或取代文字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源,它的作用不再只是辅助,而是主导,简短的文字和说辞成为图片的释义。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报纸上颇为震撼和详细的大幅新闻图片和边上的小字说明,电视新闻中占满整个屏幕的图片和主持人的几句简短的介绍,网站上文体明星的作品宣传与花边新闻的组图……这些在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中都屡见不鲜,所以,在读图时代,我们既需要一双睿智的眼睛,又需要一个灵活的头脑去看、去思考。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使用新闻图片的不同点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在使用新闻图片的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新闻图片的时效性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鲜、即时的信息资讯才具有新闻价值,新闻图片作为新闻报道的体裁之一也是如此。在时效性方面,非主流媒体的新闻图片往往存在滥用过往的资料图片、时代性不足的缺点。部分编辑在选用新闻图片时以应付的心态在资料库中搜寻与主题较为契合的图片拿来使用,摄影记者也不勤于去捕捉。比如每年的春暖花开之际,报纸上都登载冬去春来、百花盛开的所谓祥和图片,年年如此,连图片都懒得更换,毫无新意和价值可言;又如一些非主流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一旦有爆炸性新闻爆出,就立即寻找旧图片配以文字报道,抢占市场先机,省略了证实消息、采编、审核、把关等必要的制作新闻的过程,反而会让受众因旧图而产生不信任和质疑的感觉。而大多数的主流媒体使用新闻图片时更加重视时效性,这与其优良的设备和人员配置不无关系,而且,也只有从事件发生现场拍摄的照片才能够成为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让受众有切身体会之感。
  
  新闻图片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对待同一新闻事件,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着眼于不同的内容和角度。主流媒体担当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以弘扬正面形象、报道先进事迹、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选择的新闻图片反映的也是宏大的、具有主题性质的内容;非主流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发行量、收视率、浏览量就是生命,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出现泛视觉化、缺乏深度的倾向,选取的新闻图片流于表面、简单肤浅、强调个性、角度单一。
  新闻图片的风格不同。从褒的角度来说,主流媒体的新闻图片严肃、正统、精英化,非主流媒体的新闻图片活泼、通俗、娱乐化;但二者也存在风格的缺陷,主流媒体较为死板、恪守传统并重复性使用同类图片,非主流媒体的新闻图片文化品位较低、追求刺激和短暂消遣,较为苍白和浅薄。
  主流媒体的一个例子是对新华社所发新闻图片的重复使用,无论是刊登在报纸上还是在央视新闻中播放的照片都是源自新华社的转发,没有更为新颖的视角,从不同媒体渠道看到的新闻图片千篇一律令人顿觉索然无味。非主流媒体的个别新闻图片与暴力、色情“打擦边球”,以感官刺激招徕大众,庸俗而无品位。
  新闻图片的质量不同。质量的区别源于几点:一是图片的来源不同,多数主流媒体的新闻图片取自专业摄影记者的现场拍摄,且有专业的新闻编辑进行整理;而有些非主流媒体使用非专业人群利用手机、普通相机等工具拍摄的图片,画面的美学标准无从谈起。二是图片的真实性存在差异,主流媒体有着良好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新闻图片大多数是真实可信的;非主流媒体本身的娱乐消遣作用让受众对其真实性的要求并没有很高,人们更愿意以轻松的心态去观看和阅读这类媒体的新闻。
  结语
  卢因的“把关人”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存在的大量新闻素材中,媒体的新闻报道并不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选择和取舍的过程。新闻图片是新闻报道的体裁之一,在读图时代成为重要的信息窗口,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在使用新闻图片时有同有异,并互有优劣。认识总结出这些特点,并在以后的使用中实现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利用新闻图片为新闻报道服务、为人民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闻和媒体的品质和影响力。
  注 释:
  ①樊成:《论“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传播效应》,《新闻采编》,2005(3)。
  ②龚华萍:《提升主流媒体应对重特大事件时的新闻敏感度》,人民网。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