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对策

2011-12-31卢惠华

经济师 2011年11期

   摘 要:文章对当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减少管理薄弱环节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财务管理 专项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63-02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与深化,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投入逐步加大,乡镇卫生院的转型逐步完成,政府监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乡镇卫生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尽快完善相关管理措施显得十分迫切。
   一、当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财务管理目标设置不当,落实医改管理目标转型不够
   作为基层卫生服务单位,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解决“吃饭”问题是前一时期乡镇卫生院的主要目标,“保吃饭”成为卫生院运行的重要目标,形成了以增加可支配收入为中心的运行模式。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政府卫生投入的加大,“吃饭”问题已不再是乡镇卫生院生存的主要矛盾,原有的管理运行模式亟需加快转型。
   (二)财务管理机制模糊,制度缺乏
   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一套真正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些单位虽然有名义上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只涉及一些报销和费用审批及岗位责任制等方面的管理,缺乏会计方法、资产管理及账户处理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指导意见,更没有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工作组织架构不完整,往往仅表现为财务人员的职责,没有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和流程。
   (三)财务人员业务技能不强,适应会计环境的能力不足
   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已经实施,计算机系统与会计软件也不断更新,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技能不强,满足于完成会计记账工作,应付财务报告的报送,而核算基础薄弱,甚至账目不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审计人员大多为兼职,审计专业技能不足,手段单一。审计流于形式,往往仅是应付上级检查做资料,不能起到日常监督、全面监督、客观监督的作用。
   二、医疗业务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资产管理不实
   1.固定资产管理不实,资产产权不明,无固定资产日常维修、维护、保养措施,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较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缺乏科学的论证,报废手续不完善、转让手续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报废不报批、处置不报批,账务不能及时处理,不能执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资产不实,账实不符。
   2.药品等存货采购环节、管理环节存在不足。(1)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药品采购、入账、入库等环节不规范的现象,财务人员仅仅起着账房先生的作用,直到付款时才通知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不能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药品等采购无制度或虚设,不能根据使用量及业务的周期性合理测算采购周期、采购量,出现部分品种存量不足,部分品种则长期积压,甚至到期报损。资产周转率低,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2)乡镇卫生院药品等存货存放条件不足,仅能做到防盗窃等,不能完全满足药品存放对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3)忽视部分用量小、金额小、使用频率低的抢救药品、器械的日常管理,缺少日常维护,过期、毁损后不能及时补充,增加了可能风险。(4)盘点清查制度执行不严。一是盘点周期长,不能及时发现存货损溢情况。二是盘点范围不全面,仅重视在库药品等物资的盘点,忽视可较长时间使用的低值易耗品以及采取领用制度的非单独计价的材料物资的盘点。三是因医疗单位业务的特殊性,盘点时药房药品不能完全禁止流动,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盘点数据的准确。四是部分存货存在购销差价,盘点价格设计时不能兼顾,造成盘点仅能反映一种价格结果,盘点结果的分析利用受到限制。(5)乡镇卫生院存货中的药品、卫生材料等普遍不能分库保管,分库设账。随着药品零差价制度的实施,药品差价率已基本不存在,其出售收入仅是购进成本的补偿,无增值收益,而医用材料却存在差价。且医用材料的使用及收费方式多样,有的不能单独计价收费,其使用直接构成医疗成本的净增加,有的却可以单独计价、单独收费,有对应的收入补偿方式。新会计制度要求药品以购进价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消耗成本,不同补偿机制、不同差价率的存货不加区分地保管与使用,不利于成